农业工作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 2018-06-05 16:13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粮食生产】落实粮食播种面积18.4万亩,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粮食播种面积18.3万亩的任务。总产7.5万吨。1、稳定播种面积。把全县18.3万亩粮食生产指导性计划落实到镇、到村,确保粮食播种面积落实到位。2、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在全县粮食主产区建立了2个万亩优质高产示范片,4个千亩示范片,6个百亩攻关片,高产创建的粮食作物(晚稻)总产较前三年平均增长10%。3、推广增产技术。一是抓好“两稻”生产(即杂交稻、超级稻):据统计,全县推广杂交稻11.3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89.6%;推广超级稻2.55万亩,涌现了鸿尾乡鸿尾村叶世杯种植甬优15号135亩,平均亩产700公斤的高产典型。二是搞好“两秧”栽培技术推广:据统计,全县15乡镇推广旱育秧7万亩,推广抛秧0.71万亩。三是推广“两薯”生产(即甘薯、马铃薯):2012年甘薯种植3万亩,引进脱毒苗种植0.9万亩;马铃薯栽培面积1.54万亩,推广“脱毒”马铃薯面积0.5万亩。4、确保粮种供应与储备。全县已完成杂交水稻良种6.5万公斤供应,满足了群众需求。2011年度省级应急种子储备常规稻种子15万公斤、县市二级5万公斤的管理工作已全部入库。   

【特色产业生产】2012年我县水果面积11.39万亩,产量6.68万吨,其中橄榄面积6.64万亩,产量3.68万吨;蔬菜播种面积36.5万亩,产量81.43万吨;食用菌产量1.1万吨(鲜品、下同),其中蘑菇产量为0.65吨,香菇为0.16吨 ;茶叶面积1.65万亩,茶产量640吨,其中名优茶占40%。补植、改植茶叶面积3500亩。1、水果。一是加快我县橄榄产业发展。已完成在橄榄资源谱、福建绿百合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等地新嫁接推广甜榄3号、5号、15号、28号面积60多亩。继续推广橄榄幼树矮化嫁接技术、橄榄高位嫁接技术以及橄榄标准化生产技术,对福建绿百合现代农业有限公司、闽侯海天农业综合有限公司、闽侯白沙青年果场等基地橄榄进行低产改造,完成改造面积200多亩。大力推广使用“闽侯橄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提升橄榄产业整体效益。加大闽侯橄榄宣传推介力度。5月,我局与福建中医药研究院达成合作协议,进行橄榄酒、橄榄茶研发,以提升橄榄精深加工水平。二是积极发展特色落叶果树。在闽侯县联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展柑桔果树早产优质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与推广,新植福桔、血橙、脐橙等果树150多亩,推动柑桔产业的栽培新技术发展;在闽侯洋里果树试验示范场建成无核苦桔高产优质示范基地,在春季完成枳壳砧木3.5万株的嫁接;在大湖江洋绿川公司的甜柿基地开展甜柿、桃等落叶果树新品种引进、筛选与栽培技术研究;在白沙上岐村发现红核子龙眼的两个优良变异单株及嫁接子一代龙眼果园,初步测定品质优异。同时,从江西引进信木红心柚,从广东、广西引进无核黄皮等进行试验性引种观察与小量育种试种栽培。2、蔬菜。一是引进筛选、试验示范和推广7个名特优新品种,特别是高山反季节和设施栽培蔬菜品种。二是抓好无公害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加大蔬菜农残抽样检测力度,提高了蔬菜产品的品质与食用安全性。三是引导、组织农民发展设施蔬菜栽培。全县已推广蔬菜大棚设施面积9000多亩,其中钢架大棚面积2700亩,微喷灌、滴灌设施栽培面积2000多亩。3、食用菌。优化区域布局,开展多菇类、周年化生产。2012年山区乡镇廷坪乡发展地栽香菇200万袋、银耳50万袋、花菇30万袋、黑木耳30万袋、竹荪生产20万袋;在洋里乡发展反季节香菇生产50万袋;在大湖乡发展反季节香菇生产100万袋。半山区乡镇如竹岐主要发展蘑菇生产、白沙发展白背毛木耳250万袋。平原区尚干、祥谦等乡镇发展工厂化金针菇生产300万袋。4、茶叶。大力宣传《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和《闽侯高山乌龙茶标准化生产技术手册》,核心示范区年产量比增3.1%;茶产值比增15.8%,继续发展我县独具地域品质的福州茉莉花茶产业,补植、新植茉莉花标准园200多亩。

   【农业“五新”技术推广工作】 1、推广新品种。开展省市级12个水稻新品种(组合)的试验、示范工作。重点开展“甬优15号”、“福两优366”等8个优质高产品种的试验示范工作。在鸿尾乡鸿尾村建立100亩“五新”技术集中展示区,集中展示甬优6号、甬优15号、宜优673、丰两优1号、宜优115等优质高产品种,示范推广旱育秧、单本插、多本插等实用增产技术。引进马铃薯新品种5个,玉米新品种8个,甘薯新品种9个。在鸿尾柏溪蔬菜基地开展了新品种福春1号白菜、大丰1号、金丰和建春等白菜栽培对比试验;在大湖兰田开展高山嫁接百利番茄栽培试验;在鸿尾利用钢架大棚种植越冬番茄(倍赢)栽培试验及推广,推广面积达200多亩,每亩产量达6000-7000公斤;在洋里开展春季厚皮甜瓜(密世界)栽培试验,于7月采收上市;在大湖、鸿尾开展夏季反季节芹菜(尚干白芹)栽培试验,于9月上市。引进了食用菌新品种。南通镇容益食用菌有限公司成功引进绣球菌在我县种植;廷坪乡绿力农业有限公司引进杏鲍菇在我县种植。2、推广新技术。一是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在南通、竹岐、大湖等蔬菜基地里,进行性引诱剂、杀虫灯应用、黄板诱杀等绿色生物防治技术试验示范推广。二是在竹岐乡、白沙镇、大湖乡、洋里乡等4个乡镇实施整乡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农民提供面对面指导服务16场次,培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骨干60人次,培训农民410人次,发放测土配方施肥培训资料950份,发放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11.3万份,免费为11万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三是引进、推广食用菌新技术。进一步推广蘑菇标准化种植、隧道式二次发酵技术;地栽香菇反季节栽培、设施栽培微喷灌、滴灌技术。3、推广新肥料。一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1万亩,设立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片5000亩,推广作物专用配方肥(折纯)710吨;采集和分析土壤样品500个,安排“3414”田间肥效试验中稻4个、甘薯9个。二是建立有机肥(绿地丰有机肥)示范片面积10亩,辐射带动100亩;建立商品有机肥(丰稼星商品有机肥)示范片面积200亩,均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4、推广新农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防治大白菜根肿病新农药(福帅得),不定期开展新农药嘧菌酯、烯定虫胺、联苯菊酯、虫螨腈杀虫治病的效果试验。

【综合执法工作】一是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每周开展农药残留速测一次,每次20个样品,共测1200个样品,合格率达96%。并送市检测中心40个样品。二是加强农业行政执法。深入各乡镇农资网点,检查农资市场72次,出动执法人员318人次。共接受农资涉农纠纷3起,已办结3起。案件投诉办结率达到100%,立案查处一起。三是引导“三品”认证。截至目前,已有7家企业单位9个产品(畜牧业6家、种植业1家)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共有8家企业10个产品(种植业5家、加工业3家)通过绿色食品认证。2012年我县有1家企业3个产品申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个企业2个产品申报绿色食品认证。

【休闲农业发展】2012年获得“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全年共项目会审5个休闲农业项目,目前全县有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点1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乡镇1个,市级以上休闲农业示范点8家。全县休闲农业年消费突破150万人次,年营业总收入突破2.5亿元。

【植物疫病防控工作】共编印《病虫情报》7期,380余份。闽侯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项目全面完成,4月份通过省农业厅验收。

    【惠农工程建设】1、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2011年度省级标准农田建设大湖东乾项目投资110万,受益面积1100亩,2012年11月份已通过省农业厅验收。2012年度项目白沙镇溪头村、青口镇莲峰村青峰山项目点投资金额150万,受益面积1620亩,目前已进入施工阶段。2011年县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点19个,投资519万元,受益面积6850亩,已完成建设。2012年县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点25个,投资600万元,受益面积5600亩,目前已验收项目点11个。 2、实施农民教育培训工程。全县共招收44名中专学历生,其中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33名,畜牧兽医专业11名。共举办培训班13场,受训人员达到1400多人。3、落实为民办实事项目。一是完成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下达我县户用沼气建设项目150户(土建)的建设任务,总投资67.5万元。二是完成蔬菜为主的钢架大棚450亩,超额完成市农业局下达200亩钢架大棚任务。三是完成福建省山野物流有限公司闽侯农场作为集约化育苗基地项目建设任务。该基地面积近300亩,育苗棚面积1500平方米。4、实施情暖“三农”服务工程。一是依法做好农业信访工作。已妥善处理了农民投诉和上级有关部门转来的涉农信访件14件,并受县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办公室委托,复查了信访复查申请20件。二是不断完善“12316”服务热线管理。共接听"12316"咨询电话157个,直接奔赴现场处理186人次。共发送防灾抗灾预警短信120多余条。三是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012年全县经依法登记的合作社187家,累计注册资本达3.80亿元,入社农户1980个,覆盖蔬菜、水果、食用菌等产业。有15家合作社已列入福建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录。四是继续推进土地承包和土地流转工作。全县农村农户承包地流转面积31898亩,比2011年底增加1878亩,增长6.26%,农户有意向流转面积37158亩,有登记需求面积3780亩,推进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五是有效落实惠农政策。积极动员落实水稻种植保险,完成水稻种植保险面积11.72 万亩;积极协助县财政局做好2012年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209.44万元下拨工作。

【农村综合管理工作】一是狠抓农民负担监管工作。全县有11个乡镇33个村组织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项目涉及水利设施、村道、公园、公厕等建设,项目工程预算总额1912万元,受益人口5.56万人,受益人员计划筹资筹劳金额853.64万元,按政策申请财政补助资金426.24万元。二是加强农村“三资”管理。规定村集体于每月20日为村财公开日。大力开展村财核算情况和网络监管活动检查,已检查了89村次,对青口宏一村等26个村进行移送审计,依法依规作出审计报告,同时,配合县纪委调查案件,对上街镇溪源宫村、青口镇付竹村进行审计,查清群众反映的问题,形成《审计报告》报送县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