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清濂(1852-1927),字景溪,闽县(今福州)城门镇黄山村人。我国近代著名的造船专家。他与魏瀚等人设计了我国第一艘双机钢甲舰“龙威”号(调归北洋海军后更名为“平远”);设计和监造了“开济”、“镜清”、“寰泰”三艘穹甲快船;与吴德章设计和督建了罗星塔青洲船坞……
船政学堂 学艺七载
清同治五年,闽浙总督左宗棠与沈葆桢在福州马尾创办我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船政学堂,那时年方十四的郑清濂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船政前学堂制造班学习造舰。
船政学堂创办的目的是培育可用的船舶制造和设计的人才,主设有造船专业。开设有法语、基础数学、解析几何、微积分、物理、机械学、船体制造、蒸汽机制造等课程。要求学生能够计算蒸汽机功能、尺寸、设计、制造零件及船体……学堂非常重视理论课与实践相结合。头两年的实习课,每天都要进行数小时的体力劳动,使学生熟悉车间的工作,并逐渐培养指挥工人的能力。尽管学习过程很辛苦,但是郑清濂咬牙坚持了下来,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远赴欧洲 求取真经
毕业三年后,郑清濂等28人有幸成为我国最早派遣出国留学的学生,被福建船政局选派到欧洲留学。
郑清濂等人先是进入法国瑟堡造船工程学校,学习轮机制造兼造枪炮,而后转入瑟堡造船厂和土伦造船厂见习。并奉命赴法国、比利时、英国等参观考察造船厂、轮机厂、钢铁厂等。光绪六年,郑清濂学习期满毕业,经考核成绩名列第一,被授予工学博士。
毕业后,郑清濂即刻起程回国,担任马尾船政前学堂教习,而后在船政工程处任制船总司,官为都司,赏戴花翎。同年,由北洋大臣李鸿章函致驻德公使李凤苞,同德国士旦丁伯雷度之伏尔铿厂订立合同,承造“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郑清濂与刘步蟾等福建船政局技术骨干被派往德国监制,并由该厂代购康帮铁甲及一切配备。
设计第一艘双机钢甲舰:“龙威”
在法期间,郑清濂等人见到法国新创制的双机钢甲舰,马力1700匹,而且驾驶容易,费用较省,每艘工料银价约46万两,大家看了心动不已,暗中学习法国先进造船技术。
回国后,郑清濂等人立即向朝廷上奏,请求制造新型双机钢甲舰。光绪十一年,督办闽省军务的左宗棠等人联名上疏朝廷,请求拨款建造钢甲舰。“闽省如有此等钢甲兵船三数号,炮船、快船得所卫护,胆壮则气扬,法船断不敢轻率启衅。”奏折中还提起郑清濂等工程技术人员“均无希图名利之心,只以马江死事诸人,非其亲故,即属乡邻,以报仇雪愤之心,寄于监作考工之事,成效必有可观。”并向朝廷表示:“如果虚糜工费,甘与该学生等一同科罪。”
这份奏折终于获得了清廷的批准,郑清濂与魏瀚、吴德章被委任监造船身,效仿法国创造的双机钢甲兵船“柯袭德士迪克”、“士飞礼”、“则唐”三船。光绪十二年,郑清濂与魏瀚等设计的中国第一艘双机钢甲舰“龙威”号(调归北洋海军后更名为“平远”)开始动工建造,史载郑清濂等人“索隐钩深,囚心衡虑,或一图而屡见,或一器而屡改其模,或于独悟而戛戛生新,或于会商而心心相印,寒暑无间,寝馈胥定”,技术上精益求精,以期“创中华未有之奇”。
经过14个月的艰苦奋斗,光绪十三年,“龙威”钢甲舰终于下水。该舰首尾装有鱼雷炮,利于攻击,首炮、边炮、后炮装备完整,且均以一人司机,三面施放,无不如意,为船政局所有船舶中大炮装备最精良者。船式之精良,轮机之灵巧,钢甲之坚密,炮位之整严,均超过以前。丁汝昌接受该舰时也称:“舵位工程布置妥贴,大机器两副亦复坚固灵通”。“龙威”号的制造成功,“不用一洋员洋匠,脱手自造”,它标志着我国造船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龙威”号之后,郑清濂还设计和监造了“开济”、“镜清”、“寰泰”三艘穹甲快船。这三艘快船制成后,裴荫森评价说:“学生等于制造之学研虑殚精,不特创中华未有之奇能,抑且骎骎乎驾泰西而上之,矧三船皆为南洋代造,而制法则日新月异,复有不同,开济之坚韧灵捷,既非南瑞、南琛所能及,而镜清又胜于开济,寰泰又胜于镜清”。随后郑清濂又参与监造“广甲”、“广庚”兵船,“广乙”、“广丙”、“福靖”猎舰,“通济”练船等。除了造船外,郑清濂还奉命与吴德章一同负责勘查、设计、监建罗星塔青州船坞,使当时中国大船均可入坞维修。
整改福州船政局
光绪三十一年春,郑清濂被任命为用福建船政会办,升副将,加总兵衔,管理船政工作处。宣统二年,清廷海军部正式成立,郑清濂获授海军参将,出任海军军政司司长,并充留学生廷试总考官等。1913年10月,海军总长刘冠雄入闽,收福建船政局归海军部,郑清濂被任命为船政局长,主持船政局务整顿。
上任后,郑清濂将船政前学堂改为福州海军制造学校,以陈林璋为校长;把船政后学堂改为福州海军学校,以王桐为校长;改船政艺圃为海军艺术学校,以黄聚华为校长。1913年,他添购马限山洋船坞一所,并向北洋政府提出改革船政的一套计划。在郑清濂的整顿下,福建船政局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
郑清濂的学识和技术载誉国内外,不但为祖国鞠躬尽瘁,又为桑梓兴修水利,疏浚了各村共用的河道,便利农田的灌溉,解除旱、涝灾害的威胁,受益农田达万余亩。1916年9月25日,郑清濂因当时袁世凯不重视兴办实业,船政局经费不能落实,振兴船政局的抱负难以实现只得辞职还乡。
后记 >>>
郑清濂一生功绩,不愧为“中国近代著名的造船专家之一”的称号,他一心为中国的海军、造船、铁路等事业的贡献力量,其功绩显著。更难得的是一生严于律己,廉洁奉公。郑清濂逝世时,家无长物,无力治丧,由其女婿驻比利时国全权大使王景岐及门生等办理后事。(本报记者 曾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