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唐代之前很长一个时期,福州往南的主驿道从闽侯县南通镇方山经过。方山寺僧怀恽被唐宪宗封为“国师”,方山的特产——露芽茶列为贡品,方山柑桔还得到唐玄宗的敕号。挖掘和展现唐代福建的这段辉煌,应当是现代福州人的责任。
闽侯县南通镇,处在乌龙江南岸。大樟溪从永泰群山而来,穿过镇西汇入乌龙江。在水路交通为主的时代,这里是十分重要的码头。南宋初年福州太守梁克家写的《三山志》(卷5·地理类·驿铺P50)明确记载:从福州往莆田“凡五驿十铺。旧由方山渡,宣和六年,乃出西峡”。也就是说,在北宋宣和六年(1124家写的《三山志》(卷5·地理类·驿铺P50)明确记载:从福州往莆田“凡五驿十铺。旧由方山渡,宣和六年,乃出西峡”。也就是说,在北宋宣和六年(1124年)前,福州南行走的都是方山渡。该书还具体记载:“异时,驿路出方山渡,江面弥漫,无风只二十里,有风七十里。沿两沙洲,随潮涉二时乃至……甫登南岸,即涉方山岭,又有佛岭,白蒲岭,热隔岭,而后达太平驿。”这个“方山岭”,就是南通镇南面的方山。“方山北渡”,当在现仓山区盖山镇阳岐村的“阳岐午桥”附近;而“方山南渡”,则应当在乌龙江南面上溯大樟溪东岸不远的一个地方。从“方山南渡”下船,走不远就可以翻越方山了。
正因为这里是北宋、唐代之前很长一个时期福州往南的主要驿道,所以在方山上建有当时十分著名的方山古寺。《三山志》中(卷33·奇观类一P525)就有详细记载:“方山寺,清廉里,陈天嘉元年(560年)置……山在州南,重江之外九鼻,东向正北,远望突兀端方,直下数千尺,故名。”“是山峭拔秀碧”“真一郡奇观”。我们从福州横跨南通特大桥去南通,远望方山,确实“突兀端方”“峭拔秀碧”。
对于当时作为“一郡奇观”的方山,梁克家在《三山志》中引述了许多描写她的古诗。
一首诗写道:
“到山不识山面目,但见九鼻盘溪曲,
归来兀坐小窗下,倚天百里剖寒玉。”
又有太守王逵诗:
“众状皆穷险,兹形独擅方。
坦夷中砥砺,端正外青苍。
上帝围棋局,炎君避暑床。
回嗟大行路,更近利名场。”
处在主驿道旁且始建于南朝的“方山寺” 回嗟大行路,更近利名场。”
处在主驿道旁且始建于南朝的“方山寺”,在唐代名气就很大。《三山志》写道:山上“有古坛、石床、石棋局”。“石床左右有柑桔木,岁所生味特甘,人或得之,可食不可窃。天宝六年(747年)敕号甘果山”,方山柑桔曾经得到皇帝的封号。另外,“有唐贾岛《章敬国师碑》铭”。僻居方山的哪一位僧人,被皇帝封为“国师”?唐代大诗人贾岛,又为什么会为他写碑铭呢?明王应山《闽都记》中有详细记载:唐代方山寺僧怀恽,名榜四域,为一代名僧。故于元和三年(808年),被唐宪宗诏居长安(今西安)章敬寺,并礼请至麟德殿讲经。元和十年(815年),怀恽圆寂时,谥“大宣教禅师”。唐名儒权德舆为其撰写《章敬国师碑》,著名诗人贾岛为其写“铭”。有了这层关系,方山的特产——露芽茶传到京城并受皇帝赞赏,也就不足为奇了。《三山志》(卷41·土俗类三P648)在介绍福州特产“茶”时,具体记载道:“唐宪宗元和间,诏方山院僧怀恽麟德殿说法,赐之茶。怀恽奏曰,此茶不及方山茶佳。则方山茶得名久矣。唐《地理志》亦载:‘福州贡腊面茶’,盖建茶未盛前也。”说明福州方山茶的出名远在建茶(今建瓯)之前。所以,唐朝《国补史》及陆羽《茶经》都记载,方山又叫茶峰山,所产露芽茶,列为贡品。这样的辉煌在唐代福建并不多见。挖掘唐代福建的这段辉煌,应当是我们这代人的责任。
南宋后主驿道的改变,导致方山寺的逐步衰落。明朝初年的一场大火,几乎把它毁为平地。以致明朝中叶,里人游方山寺时,只见“寺已颓,荒秽凄凉,惟余殿基,相与挟石柱以斗力”。但方山背面,依然十分热闹,因为主驿道改峡江过渡后,便从方山背面经过。朱熹当年留下的“怡山良石”“神仙所居”等石刻,至今还在。说明从南宋以后,人们登山的重点也转到方山背面了。
可见,这座山并没有远离人们的生活,只是明清之后,同一座方山又被人们称为五虎山。上述提到的明王应山《闽都记》这样记载:“方山,在清廉里,一名五虎,闽籍第四案。”即福州人常说的“一旗,二鼓,三高(高盖山),四虎(五虎山,即方山)”。明人林应奎《游方山》诗亦云:“五虎峰头接太虚……”分明已经把方山与五虎山视为一体。
同一座山,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两个名字呢?我们详细考察后发现,地处南通与尚干之间的方山(或五虎山)是一个小山脉,从西南绵延到东北走向,亦可以说,是从大樟溪畔绵延到乌龙江畔。南北长约7公里,东西宽约6公里,绵延永泰、福清、闽侯3县,面积约41平方公里,最高处海拔611米,上有9个山峰面北向东(即《三山志》中说的“九鼻”)。当方山古渡成为主要交通线时,人们从这个方向看方山,便见到“突兀端方”的外形,称之为方山十分形象。但到南宋后,福州往南主驿道改从南通以东的峡江过渡,人们过峡江后经过的是方山的背部。从那个方向看方山,看到的便是5个山峰如五虎腾空而去的形象,称之为五虎山也是十分适当的。可见,由于驿道的改变,人们看方山的视角也发生变化,久而久之,“方山”就改称“五虎山”了。但在书本里,方山的旧名称并未消失,后人如不加辨析,有时会搞糊涂了。
驿道的转变,虽然导致方山古寺的衰落,但其后一段很长时间里,南通仍是福州往永泰的水路交通必经之处。只有到了建国之后,由汽车为主的公路交通取代了水路交通,福州汽车从湾边搭船过渡,后沿大樟溪的西面去永泰,此时南屿交通方便了,南通却变成了“难通”。因为从南屿到南通,从盖山到南通,都无法从陆路行走,汽车只有绕峡江,转尚干,路途增加了好多倍。“南通,难通,真难通”的局面,到近几年才有了根本的转变。从南屿到南通的南港特大桥,从湾边(阳岐)到南通的湾边特大桥先后建成,福州到南通只有一步之遥了。高速公路已穿过南通,正在动工的螺洲特大桥将经过南通东面,开发“两江四岸”的雄伟步伐日益震撼南通大地。这时,精心保护方山古渡口和古驿道,展现方山古寺的往日辉煌,也应列入题中应有意义。我们期待着,南通在建成福州市农副产品交易中心的同时,也能保持良好的生态,并将方山古寺的辉煌重新展现于世人雄伟步伐日益震撼南通大地。这时,精心保护方山古渡口和古驿道,展现方山古寺的往日辉煌,也应列入题中应有意义。我们期待着,南通在建成福州市农副产品交易中心的同时,也能保持良好的生态,并将方山古寺的辉煌重新展现于世人面前。(■ 王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