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
福州烈日炎炎
就该选一处有山有水
远离喧嚣的静谧之处
五虎山。任奇志摄
老福州人常言
“一旗,二鼓,三高,四虎。”
其所谓“虎”
就是位于闽侯县的五虎山
在榕城广袤的山林里
它曾引众多文人雅士登攀观赏
今天
让我们一起拥抱这碧绿的山林
感受它的巍然耸立
“霸气侧漏”的山名由来
五虎山位于闽侯县东南面,延永泰、福清、长乐三县,地跨祥谦、南通两镇,是古时闽侯与侯官的天然分界线。因山有五峰,岩石状若虎形,故名“五虎山”。
图源:福州市博物馆
旧时站在福州老城的东街口,向南极目远眺,五虎山犹如一道蓝色屏障,横亘天际,因其外形平坦,远望端正,又称“方山”。
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唐玄宗皇帝敕号方山为“甘果山”。不论叫“方山”也好,还是皇帝敕名的“甘果山”也罢,都不如“五虎山”享有盛名。
陈伟摄
五虎山的5个主峰巍然耸立,势如五虎雄踞,镇守一方,煞是威风。世人根据它们的大小、形态,亲切地称之为小虎、大虎、白面虎、岐尾虎和回头虎。
图源:福建五虎山国家森林公园
其中前四虎齐头并列面朝北,刚好面向福州市,只有海拔最高的尾虎顶这一只面朝南,它的海拔高约610米,为五虎之最,故俗称回头虎。这些天造地设的“动物”形神兼具,威风凛凛,或仰天长啸,或凝神专注,给人无限遐想。
2005年11月,五虎山被列为省级森林公园。2014年7月,五虎山升级为集运动、休闲、教育等于一体的城郊型国家级森林公园,定名为“福建五虎山国家森林公园”。
朱熹称它是“神仙所居” 五虎山山水相依刚柔相衬,使得它愈加动人而富有魅力,历来诸多名人都对五虎山情有独钟。
南宋淳熙十年(公元1183年)某日,五虎山西南麓的三溪口,来了一位头戴乌角巾的青衫老者,听闻这里风景优美,因此特来游玩散心。这位老者即当世大儒朱熹,后世誉他为“理学大师”“孔孟之后第三圣”,他的学说也成为明清两代正统的官方指导思想。
朱熹。图源:福州市博物馆
此时的朱熹却因卷入朝庭政争遭到贬黜,他的学说被视为伪学遭封禁,他甚至入列伪学逆党的“黑名单”,因此心情十分郁闷。但幸运的是,朱熹在闽中找到了他的精神家园。来到三溪口的他,立即被这里的湖光山色所吸引,“真人杰地灵之处也”!他决定在这里建一书院,传播自己的学说。
在当地村民帮助下,几楹石屋草堂很快就建了起来,朱熹给书院取名“吟翠山楼”。三溪口地处在方山驿中段,交通便捷,附近很多村民听说大儒在此授课,都把子弟送到吟翠山楼。
现今,在闽侯县祥谦镇三溪口村下卓自然村一个小山包上,还残留着吟翠山楼的遗迹。
余霆摄
五虎山上流传着有神仙遗迹的传言,朱熹听闻便在讲学论道之余,与友人攀绝壁、履巉岩,寻觅仙踪,写下“怡山良石、神仙所居”八字。
饱览五虎山雄奇风光后的朱熹还诗兴大发,写下《方山》一诗:
到山不识山面目,但见九鼻盘溪曲。
归来兀坐小窗下,倚天百尺堆寒玉。
虽然朱熹在五虎山并未待太久,但他的到来,给五虎山增添了不少人文气息,开创了尚干七里和南港九十三乡“书院兴起、文风鼎盛”的局面,使七里平原成为后世的文儒之乡,才俊辈出。
深山藏“明镜”
除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外,五虎山还有不少独特的自然资源。
登高望远,览山川之奇
五虎山为火山喷发地质遗迹,经过断裂、切割等多阶段复杂的构造运动形成。山势时低时亢、时缓时突,绵延起伏。登临五虎山,近处山景一览无余。
千百年来,五虎山俯瞰着七里平原和乌龙江面,向世人展示着勃勃英姿,也静静护佑着这一方水土。由于强烈的地壳运动,形成了五虎山麓极具特色的火山岩遗迹,奇崖怪石,星罗棋布。漫步山中清风拂面、惬意无尽,历史岁月的气息扑面袭来。
图源:福州市博物馆
徒步越野,首选胜地
五虎山因兼具地质地貌奇特、历史遗存丰厚、人文景观汇集、森林资源丰富等特色,已成为众多游客和越野入门者心驰神往的首选胜地。
穿梭在五虎山,人们在享受越野激情的同时,又可以充分体验纵情山野之乐,领略五虎山大美风光,感受五虎山身为“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别样魅力。
图源:福州市博物馆
隐藏在山谷中的“明镜”
隐藏在山谷中的方山水库宛若一面明镜倒映着群山的美和蓝天白云的倩影。
站在大坝上,开阔的水库尽收眼底,宛如一面明镜!水库旁稻浪翻涌,薯叶摇曳,一派丰收的景象。
图源:福州市博物馆
观千年古刹
穿过黄土边村,过报恩亭,沿着蜿蜒小路前行便能望见五灵岩寺高高翘起的朱红檐角。五灵岩寺,又称王灵岩寺,位于五虎山第四峰半山东麓,始建于唐,重建于明崇祯六年(1633年)。
寺院巧妙利用五块巨岩进行筑建,或跨岩上,或倚岩侧,或穿岩隙,错落相间,尤为奇特。
五灵岩禅寺。郭丹红摄
这个周末如果有空
不妨叫上朋友
一起来五虎山看看
感受这满眼皆绿意
处处是风景的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