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寺入口的大门。 李煜晗 摄
几经周折保存下来的白鹿寺旧址。 李煜晗 摄
保存至今的宋时古井。 李煜晗 摄
为人们提供学习、共修的白鹿讲堂。 李煜晗 摄
新建白鹿寺设计图。
至今寺院还保留着清晚期到民国年间修建的大雄宝殿。 李煜晗 摄
新建的大雄宝殿,金碧辉煌,掩映绿荫之中。 李煜晗 摄
手捧智慧的书籍,吸收智者的养分。白鹿寺供图
共聚白鹿学堂,让知识启迪心灵。白鹿寺供图
抄写心经,听法语注心,倍感无限喜悦。白鹿寺供图
在佛教文化中,鹿因为性情温和,代表着慈悲、友谊,故鹿在佛教中占有重要地位。《太子瑞应本起经》卷上云:悉达多太子(佛陀)入山修道时,遇到两位猎人,遂自忖:“既已弃家,则不宜如凡夫被服宝衣,犹存欲望。”于是脱去宝裘,向猎人买鹿皮衣,并披着离去。
佛祖在菩提树下悟道后,初次讲法的地点叫做鹿野苑,他在此为五位同修演说佛法,讲解佛经,佛教史上将此事件叫做“初转法轮处”,视之为佛教传播地和教团建立处,也是佛教最早传播的开始。在佛教的历史中,鹿的身影和与之相关的故事绵延流传,映衬出其在佛文化中的魅力。
在青口镇,有这么一座以“白鹿”为名的寺院,它座落在鳌峰山下,历经千余年历史,屡次兴废!它隐于粉墙黛瓦之间,既有出尘离世之风姿,又不乏与民相连之地气!
建寺源于美丽传说
屡次兴废至今留存
据《三山志》云:白鹿寺在积善里,白鹿山入十五里,有一处叫做榕溪的地方。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一位叫做道洪的永嘉僧人自温陵(今泉州)来到此处,在他准备结庐定居的那天,正好有一群白鹿前来道洪的草庐边徘徊,因为鹿在佛教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心情大悦的道洪禅师,遂将此处命名为白鹿寺,作为他今后弘法的道场,以纪念这段特殊的缘分。
在唐代人的宗教生活中,有君主赐额的寺院称敕额寺或有额寺,亦即合法寺院。与之对应的是无额寺,按例私建寺不得名“寺”或“院”,只能称招提、兰若。道洪禅师创立白鹿寺初期,当也属于招提、兰若。其后,在唐会昌年间(公元840年)灭佛运动,拆毁招提、兰若四万余,白鹿寺因为地处偏远,躲过了此劫难,至唐懿宗主政的咸通年间,才成为合法寺院,亦既三山志中记载的“咸通中赐额,寺前有白鹿亭”。
到北宋年间,临济宗名僧慧觉广照禅师的弟子显端禅师,传法至白鹿寺,将临济宗也带入白鹿寺中,使得白鹿寺的法脉变得更加的多元。此后由于宋金交战,中原战火纷飞,大量北人南下福建地区,为了寻求心灵寄托而纷纷皈依,白鹿寺的规模一再扩建达到巅峰,成为当时福州东南重点寺院之一。
此后,白鹿寺挺过了宋、元、明王朝交替的战乱,却在明朝时,被一场大火化为乌有。此后,几经周折,几易寺址白鹿寺才得以保存,寺址逐渐向山下迁移,重建并保存至今。清咸丰十年,寺院最后一次大规模重修后寺址固定了下来,至今寺院还保留着清晚期到民国年间修建的大雄宝殿和宋时的一口古井。
缘于一段特殊的缘分,历经诸多历史的劫难。白鹿寺,于是便有了异样的神秘与神圣。在千载的梵音里,如一朵不谢的冰莲,度僧,度众,生生不息……
白鹿寺僧尼的故事
据南朝梁宝唱所撰《比丘尼传》记,中国第一个依戒律削发受戒的比丘尼是洛阳竹林寺的净检,俗姓仲,名令仪,彭城(今徐州)人。净检出生于豪门,却生逢乱世,丈夫与父亲相继离世,幸得高僧点化,因此抛却了三千烦恼丝,一心要做一个度化众生的比丘尼。她的一生,犹如晴空响雷惊醒了世人,由是说明,荷担如来家业,从此不只是男子的责任。
白鹿寺的管理者印玄法师,也是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比丘尼。她2011年毕业于广东尼众佛学院本科,次年赴斯里兰卡凯拉尼亚大学,获得文学硕士学位,2017年于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就读佛学硕士。“当我还是一名在斯里兰卡读书的学僧时,虽已出家,由于缺少明师的指导,走了不少弯路。因缘会聚,依止到了禅宗沩仰宗传人妙华法师座下,在他的指点下才得以确定了自己的目标和道路。”印玄法师笑着说。
印玄告诉记者,谈到自己和白鹿寺结缘,要回到2013年在斯里兰卡学习的时候。那时,她刚刚通过文学硕士的考试,正准备再申请哲学硕士,甚至已经计划好继续深造博士。“这时候,我得到一个机会—来福州管理白鹿寺。在读博士与管理寺院之间我挣扎了数日,最终在师父的鼓励下,我决定接手白鹿寺的管理。”印玄如是谈到自己的初心。或许是性格使然,喜欢体验新鲜的事情。在做出决定不久,印玄就买了机票从斯里兰卡飞往福州,在经过了一年多的考验后,她于2014年末正式成为白鹿寺的管理者。
印玄初掌白鹿寺,寺院由于经营和管理不到位,呈现出一片荒废的气息。“椅子家具全是灰尘,寺内的一些木料和柱子几乎被白蚁腐蚀空了。”提及当初的惨状,印玄满是感慨。面对脏乱差的陌生环境和陌生的人群,印玄最初也难抑心中惶恐不安——她曾独居寺院却遇夜半盗窃,曾心求清净却遭妄人纠扰,凡此等等,光怪陆离之事接踵而至,内心烦恼不堪。“我也曾经苦闷不已,后来在师父的指点下,我了解到此等皆因道德、文化、信仰不足所致。慢慢对社会有了新的认识,原来佛法果然离不开世间法,这一切皆是修行!”印玄如是说。
在此后管理寺院的三年中,印玄法师牢记师父“要在事上磨,要在事上练,一切圣贤皆从砥砺中出”的教诲,不断在世事中蜕变,将佛法中的道理和实际相结合,锻炼了自己,也使得寺院慢慢走上了正轨。
移风易俗 要做“有内涵”的寺院
白鹿寺宇依山坡度而筑,层层升高,殿堂宏伟,古树参天,绿荫掩映,鸟语花香。新殿左侧有一处居所叫白鹿讲堂,可容纳七八十号人,为人们提供学习、共修之所。
自印玄法师到白鹿寺后,对寺院的理念和管理作了创新,寺院除了佛教固有的佛菩萨圣诞节日活动外,每周日下午带动居士读经;每月举办白鹿青年读书会;每一季度邀请著名学者、专家到白鹿讲堂讲座。
“有寺院以烧高香、拜大佛、大肆操办庆典为美,我的理念却以‘崇文教’为美。故而创办了白鹿讲堂,利用自己的关系网,请高僧如恩师妙华法师、经济学者108度私董会首席教练叶峰博士等来为大家做讲座,拓展学员的视野和知识。”印玄说,讲座形式不拘一格,有时候念佛经,静坐参禅;有时候也会听一些养生和经济的知识,很受信众欢迎。
在历尽沧桑之后,如今白鹿寺的建寺理念,是引导大众修学佛法、走向生命的觉醒、开展人生关怀和心灵向善;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慈善(教育、文化、慈善)。白鹿寺逢年过节还会定期慰问孤寡老人、在腊八节举办施粥活动。印玄法师还自己创建了寺院的微信公众号每日更新。因此,白鹿寺不但在周边有影响,甚至在其它省份的影响也日益渐增。“白鹿寺近两年整体做了修缮,正在修一条长300米、宽7米的道路。目前在筹划创办白鹿书屋,未来寺院扩建了,我还计划成立白鹿书院给周边的人提供学习、阅读场所,弘扬佛的文化,做一处有内涵的寺院!”
(闽侯乡音 记者 林若野 李煜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