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闽侯县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来源:闽侯县 发布时间: 2021-05-18 09:00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2021年1月20日在闽侯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闽侯县发展和改革局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闽侯县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全县上下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谋划推进“十个专项行动”和“十六项重点工作”,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实现新突破。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8.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3.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单位GDP能耗下降3.5%。

  (一)疫情防控有力有效,复工复产全面推进

  齐心协力战疫情。疫情期间,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一系列防控要求,迅速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响应,开展“敲门行动”“师生报平安”“战疫播报”等系列行动,形成“联防联控、群防群控”防疫格局。广大医务工作者坚守一线、履职尽责,社区工作者、干部、志愿者和公安干警不畏艰辛、持续奋战,企业职工、民营企业家等社会各界人士勠力同心、共克时艰。复工复产保增长。成立全县复工复产调度领导小组,开展“送祝福、助开工”“三送两查一帮助”等活动,落实援企稳岗相关政策,点对点接送返岗员工6375名,规上工业企业返岗率100%,全面推进复工复产。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运行平稳向好

  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6.1:53:40.9,第三产业占比较上年提升1个百分点。农业生产平稳增长。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进农业转型升级。2020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1.5亿元,增长3.5%;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全县41家金鱼养殖企业全年实现产值2.5亿元,获得市级知名农产品、三品认证以及市级区域公用品牌等农产品品牌5个,33家龙头企业实现产值40.1亿元。工业生产增速放缓。开展“双百双千”增产增效专项行动,积极走访帮扶企业,落实“一企一议”、开展“百项千亿”技改工程。“双百双千”工业企业165家,全部实现正增长,总产值678.3亿元,增长14.5%;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77.6亿元,增长0.2%;汽车、机电、建材、工艺品、轻纺、食品六大主导产业分别实现产值218.5亿元、227亿元、193.7亿元、156.9亿元、111.4亿元、94.1亿元。服务业运行逐步恢复。限上住宿餐饮业受疫情影响较大,全年实现销售额1.4亿元,下降37.7%。限上批发零售业实现销售额535亿元,增长5.6%,网络直播带货、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业态逐渐显现。新引进企业总部1家,新增海交所挂牌展示企业27家,总部经济、现代金融体量不断壮大。外贸出口有所下滑。受国际疫情影响,船运货柜十分紧张,生产完工产品积压仓库、无法出境。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50亿元(其中,出口额106.5亿元、进口额43.5亿元)。

  (三)“三年”行动有序推进,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项目年”成效显著。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5亿元,增长11.4%,其中工业项目投资171.3亿元,增长9.6%;房地产投资250.4亿元,增长19.6%。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各项政策,全年完成民间投资400.4亿元,增长24.2%。全年实施县级重点项目630项,总投资2667亿元,年度完成投资超过503亿元;“五个一批”专项行动在库重大项目301项,第二季度在全省综合考评中排名第9;“抓项目促发展”专项行动重大项目新开工188个项目,新竣工92个项目,在全市综合考评中排名靠前。落实“一企一议”工作机制,协调解决企业(项目)问题454个。“招商年”稳中向好。2020年实际利用外资完成20839万元,招商提升年落地项目462项,总投资684亿元,其中:产业链项目3项,总投资11.6亿元;技改项目66项,总投资107.66亿元。“三产年”逆势求进。开展“到闽侯吃住游乐购”“闽侯买车折上折”等“线上+线下”让利促销(直播)活动165场,有效缓解疫情对限上社零的不利影响。按照“1+3+N”的思路打造夜色经济,其中上街大学城永嘉天地夜色经济体验示范街区带动客流量同比增长30%,营业额增长20%,释放夜间消费潜力。

  (四)创新动能不断激活,发展活力有效释放

  创新投入不断加大。全年财政科技支出3.77亿元,占财政支出的3.8%;R&D经费(错年值)投入总额16亿元,增长28%;兑现高新技术企业等奖励2168万元,科技创新投入逐年增加。创新主体多元化。年末高新技术企业297家、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37家、科技中小企业297家。全年新增院士(专家)工作站6个、国家级学会创新服务站3家。旗山湖“三创园”、福州软件园闽侯分园等创新平台加快建设。新增高技能人才222人,引进高层次人才26人,推荐省级科技特派员83人,实现全县乡镇(街道)省级科技特派员全覆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全年开工推进4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7.9%,规上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6.1%。贯彻落实“数字闽侯”三年行动方案,加快推进新基建项目建设,全年建成5G通信基站超600个,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互联网+农业”“互联网+教育”等领域发展。

  (五)重点改革不断深化,发展效能逐步提升

  深化供给侧改革,着力抓好“三去一降一补”,严格清理过剩产能;落实中央减税降费政策,持续为企业减负6.37亿元。防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良好效果,年末不良贷款余额5.3亿元,不良率0.9%。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码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等便民服务,率先推出用电业务“一证通办”、企业开办“七合一”模式,县行政服务中心青口分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推进国企改革,成立运营县交投、文投、建投、水投等四大县属国企。深化金融改革,补助企业挂牌上市、推出互联网贷款产品,创新“三农”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深化信用体系改革,创建信用村49个,建立农户信用档案超13万户,年末农户信用贷款余额超81亿元,推广“信易游”“信用+家政”“信用+养老”等信用场景应用。深化民生事业改革,落实“县管校聘”等教育综合改革,推进“三医联动”等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等多层次养老体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26项闽江流域闽侯段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如期完工,农村生活污水引入第三方市场化建设和运营,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强化绿色发展绩效评价工作,深化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

  (六)城乡建设统筹推进,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城乡规划更趋完善。完成《闽侯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编制工作,基本完成荆溪、甘蔗旧改片区规划摆盘、雪峰山城总体规划编制,持续推进福州大学城、东南汽车城、中心大县城、南通科学城等重点区域规划建设。城建品质再获提升。推进77个重点项目征迁清盘工作,完成交地超1.1万亩,房屋征迁超217万平方米;推进286个新一轮城市品质提升、120个城镇综合提升“十位一体”项目,完成投资5.73亿元;新增安平浦滨水公园等7个公园、公共停车泊位1454个,完成全县历史建筑普查及线索复核工作,老建筑全部落实挂牌保护。乡村振兴纵深推进。打造乡村振兴试点村70个,建设乡村振兴项目181个,总投资1.24亿元,完成农房(裸房)整治3756栋,面积113.5万平方米。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全面完成,土地流转加快,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交通路网优化升级。加快推进闽侯二桥、112县道铁岭至关中段提级改造项目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建成投用省委党校配套路网、光明互通下匝道拓宽工程等项目7个,打通竹岐新区5号路、白沙镇京台高速出口至115县道公路工程等多条“断头路”。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以“整洁闽侯”为抓手,重点开展“十个专项整治”,推进“厕所革命”、农村垃圾治理、生活垃圾分类、燃气及污水设施建设等工作;累计建成美丽乡村205个,基本实现美丽乡村建设行政村全覆盖。

  (七)社会事业更加完善,发展成果普惠共享

  脱贫成果巩固提升。落实“省十九条”“市十条”“六个一批”,开展“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摸排工作,充分运用动态监测和“一键报贫”系统对脱贫户和易致贫对象进行跟踪帮扶,全县未新增返贫现象。深化山海协作、东西部对口帮扶、产业合作,开展电商扶贫、消费扶贫,不断巩固脱贫成果。公共服务持续优化。教育资源不断充实,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0所、中小学9所,新增公办园学位3000个、义务教育学位2350个,新建、改扩建校舍17.1万平方米,提质小区配套幼儿园6个,新招聘教师218人。“健康闽侯”有序推进,建成投用竹岐、鸿尾、南通卫生院新院3家,千人均床位数提高至2.56张,充实卫技人员105名。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建成投用大湖老来乐休养所等养老服务项目43个,每千名老人床位数提高到29.5张,基本实现农村幸福院全覆盖。文体事业蓬勃发展,推广“众志成城抗疫情”等线上文艺创作精品、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线下惠民活动。社会保障不断提升。就业形势持续稳定,新增城镇就业9179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4107人。城乡养老保险扩面新增1.46万人,医保率先实现村卫生所定点结算全覆盖。社会救助进一步健全,累计发放低保、特困供养资金9885万元,受助人口5857户8670人。

  总体上看,在疫情影响严峻、国内外环境复杂、多重困难挑战交织的背景下,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经济发展仍处于转型关键期,疫情影响依然存在,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困难,主要经济指标后续增长压力较大;产业层次低,创新能力弱,新兴产业的产出效应尚不明显;三产占GDP的比重不高,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不足;重大项目储备、产业项目招商等关键环节还缺少强有力的抓手。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要认真应对,主动作为,增强预见性,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在新的一年里保持稳健发展。

  二、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任务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将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庆,全县上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着力在产业引领、城乡共建、生态文明、改革开放、民生保障等领域开创新时代新业绩。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建筑业增加值增长7%,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进出口总额增长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实现年度目标。

  为确保完成上述目标,在继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发展实体经济为重点,坚持扶引大龙头、培育大集群、发展大产业,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一是促进农业特色发展。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严守耕地红线,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6.5万亩以上,产量保持5.8万吨以上。做大做强闽侯橄榄、金鱼等特色农产品,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争取新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以上;强化绿色农业、品牌农业导向,新增绿色食品、“三品一标”企业2家、产品2个。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休闲农业、数字农业、家庭农场等现代农业新业态、新模式。二是促进制造业提档升级。推进青口投资区、闽侯经济技术开发区标准化园区改造,加快东台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兰圃产业园、鸿尾高端建材产业园建设,加大汽车产业扶持力度,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推广智能化技改,开展六大传统产业升级行动,加快推进技改项目70个,完成技改投资120亿元。做亮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旗山湖“三创园”、福州软件园闽侯分园建设,聚焦大数据、区块链、数字创意等领域,力争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0%以上。三是促进服务业做优做强。做大三产,不断提升现代服务业在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比重达42%以上。做精现代服务业,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夜色经济、供应链金融等新业态,力争引进企业总部3家以上,形成消费商圈5家以上;发展现代物流,加快杜坞铁路物流园等大型物流园建设,实施智慧物流云平台项目;发展旅游业,整合闽越水镇、昙石山等重点文旅资源,策划推出旅游路线3条。

  (二)强化投资牵引拉动,夯实发展后劲基础

  坚持项目引领,为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有力支撑。一是强化项目招商。深入实施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园区招商行动,主动对接中央部委、央企、大型国企、知名民企和世界500强企业,强化部门联动,落实要素保障,加快落地生效一批带动力强、影响面大、创新支撑作用突出的重大产业项目。全年新落地产业项目300个以上(不含房地产项目),总投资超800亿元。二是强化项目推进。深入落实“五个一批”项目工作机制,推动一批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生态环保、企业技改、重大科研、民生保障等领域重大项目签约落地、开工建设、竣工投产。推进建设县级以上重大项目超480项,项目总投资超267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超500亿元,全年重大项目开工超110项、竣工超80项。三是强化项目服务。强化要素保障,健全完善重大建设项目例会制度、县领导挂钩联系重点项目制度、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制度。落实“一线工作法”“一企一议”等工作机制,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推动项目尽快建成投产,产生经济社会效益。

  (三)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激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

  加强企业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支持高技术企业加速成长,抓好人才和机制两个关键点,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一是培育创新主体。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力度,力争新增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0家以上。加快企业研发机构建设,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二是构筑创新平台。加强校地合作,建设全国一流大学城,推动旗山湖“三创园”、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十里创客水街、海西创客大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等创新平台。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联合建立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建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三是引进创新人才。发挥大学城优势,打造人才引进和培养平台,培养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端人才与技术工人。加强博士后工作站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鼓励出站科研人员继续留在我县工作。依托福大科技园人才服务中心,引进高层次人才30人以上,新增院士(专家)工作站3个以上、省级以上学会创新驱动服务站3个以上。四是完善创新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高效配置,引导创新资源向基础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健全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和收益分配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让科技人员得实惠、受尊重。弘扬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营造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

  (四)提升城乡建设品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在新时代滨江新城建设总体战略布局下,加快推进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度融入福州都市圈建设。一是推进协同发展。统筹推进建设福州大学城“高大上”发展区、东南汽车城“祥青尚”发展区、中心大县城“荆甘竹”发展区、南通科学城及雪峰山城西北部发展区,实现五城共建、协同发展。加快推进旧城旧村改造,完善路网结构功能配套,基本建成闽侯二桥、旗山湖工程、203省道拓改等重要节点工程。推动环山大道、滨江大道、中心大道等战略通道开展前期工作,推动轨道交通2#、5#、F1线向县域延伸。加强与驻地高校、高新区合作,建设全国一流大学城,打造国内外知名“三创园”、汽车城。二是提升城建品质。继续推进城乡建设“十位一体”提升工程,加强“三江六岸”城建规划管控,加强城市设计,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推动信息化技术与城市运营深度融合,建设智慧化城市。积极落实用地要素保障,推进甘蔗街道、荆溪镇、鸿尾乡、竹岐乡、上街镇、南通镇、祥谦镇、尚干镇、青口镇、白沙镇、大湖乡等乡镇(街道)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推进高新区海西园、两园、南屿镇区等土地征收成片开发(以上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以省政府批准为准)。三是加强乡村建设。接续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抓好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建设,推进70个省市县级试点村建设,重点打造4条精品线路,以点带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壮大村集体经济。持续推进宜居乡村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传统村落古镇、文物古迹、农业遗迹的保护修复。四是加强生态建设。继续打好生态环保攻坚战,加强空气、水体、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推进“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积极推广应用高效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淘汰落后产能和工艺,确保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达到省控水平。进一步完善河湖长制,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确保闽江流域水质稳定达标。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推动环保生态园二期建设,推进污水处理厂扩容提升、管网扩面。

  (五)聚焦重点领域改革,激发发展活力

  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积极扩大对外开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一是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构建县、乡镇(街道)、村居(社区)三级贯通的政务服务“一张网”。进一步完善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强化政务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推进政务服务创新,提高服务水平。二是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探索县域医共体建设,均衡县域医疗卫生资源,缓解群众“看病难”;创新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高中教育特色发展的教育机制改革,深化“县管校聘”“教师编制周转池”制度改革;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深化信用体系改革,完善信用信息归集、查询、共享和应用机制,健全信用分类监管制度。三是积极扩大开放合作。利用福州多区叠加政策优势,加强与周边地区、港澳台、境外国家与地区合作,让更多人才、技术和项目向我县集聚,从我县集散,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全面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

  (六)办好惠民实事,增进民生福祉

  紧盯薄弱环节,切实解决好事关百姓生存发展的“头等大事”和影响百姓日常生活的“关键小事”。一是加强就业创业服务。完善创业促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的保障机制,新增城镇就业7000人以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4100人以上;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做好就业困难人员、残疾人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帮扶。二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保障优质教育供给,新建改建扩建荆溪第二中心幼儿园新园、竹岐中学等教育项目32个,力争新增学位5700个以上,新招聘教师230人以上。加强公共卫生服务,新增疾控中心、白沙卫生院、新院等医疗卫生项目4个。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新增鸿尾、竹岐养老服务中心等多个项目,新增养老床位200张以上。健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完善公共体育设施56个以上。三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继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扩大养老、工伤、失业保险覆盖面;健全社会救助体系,落实最低生活保障、特困救助等保障政策;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继续推进租赁住房试点工作。

  各位代表,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开启之年,做好年度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使命光荣,意义重大。我们要全面贯彻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县十八届人大五次会议决议,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坚定信心、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全方位推动我县高质量发展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