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未必知道的闽侯丨原来,县城的变迁是这样的……

来源:闽侯县 发布时间: 2023-04-13 14:55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作为一个有着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县,闽侯的县治随着其地域的整合重组和县名改变不断地迁移。不算清代以前,以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闽侯之名第一次出现起,至1970年的58年间,闽侯县治就曾几度“搬家”,其次数多达10余次。

  那么,这背后有什么原因呢

  且待我们来一探究竟吧!

  闽侯县治

  不是在“搬家”,就是在“搬家的路上”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宣告正式成立,以当年为民国元年。同年2月,清政府发布《清帝逊位诏书》,封建帝制彻底在华夏被“终结”。在这两件大事上,都有着许多闽县、侯官县人参与和主导的“身影”。

  这些乡贤不会想到的是

  这之后不到几个月

  他们的籍贯

  就会有一次重大的“调整”

  因为,闽侯府成立了!

  民国元年(1912年)5月5日,闽县、侯官县裁撤归并,称闽侯府,原两县一切事务均归闽侯府接收管理,闽侯府印信于12日启用,福州府印信同日作废。

  至今,在祥谦镇凤港村渡口的榕树下,还留有一方形花岗岩石路标,正面阴刻“闽侯府辖凤港乡”,两侧分别阴刻“东往尚干乡”“南往坊口”等字样,为当时“闽侯设府”时期留下之文物,也是闽侯治所在福州城里的佐证。

  之后,因为民国政府在全国撤销府、州、厅建制,实行省、道、县政制,闽县、侯官县归东路道管辖,闽县、侯官县印又重新启用。次年(1913年)3月,闽侯府被废止。闽县、侯官县再次合并为闽侯县,取两县原名首字定为新县名,闽侯县由此而得名。

  “重生”的闽侯县,县治设在原福州府衙署内(今鼓楼区鼓西路省地质矿产局院内)。抗日战争时期,因福州城两度沦陷,县治先后迁至南通古城、建新洪塘、大湖郎官、洋里、小箬等地,辗转于各地。到1945年5月,方才迁回福州西涧(今白马路)。1946年,闽侯县城区被划拨设立福州市,从此开始了县、市分治,旧县城的繁华地域,基本被福州市直辖,县治也一度在建新洪塘和福州西涧之间来回“转换”。 

  1949年8月17日,闽侯县人民政府在西涧接管了旧县府。同年9月,县政府迁往今仓山区盖山镇义序,次年6月再迁往尚干镇。1953年5月,县政府迁到了今仓山区螺洲镇,才算初步“稳住”。这一“稳”,就是近17年。

  螺洲镇

  竟“藏着”一座闽侯旧县城

  螺洲镇位于南台岛东南端,东邻城门镇,西接盖山镇,南与五虎山隔江相望,北与鼓山遥对。旧时,从螺洲镇的码头登船,可直通闽江流域各口岸,自古以来就是水路交通发达之乡。

  在东晋时,螺洲就有南下的汉民寓居于此,在这片土地上开垦良田,繁衍生息。从隋开皇十二年(592)置闽县起,螺洲就归闽县辖属,一直延至明、清。民国时归属闽侯县。螺洲人文荟萃,名人硕儒代不乏人,人文盛景蔚为辉煌。

  坊间素有“北有三坊七巷、南有螺洲古镇”的说法。钟灵毓秀的山水环境与源远流长的人文环境,孕育了螺洲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外延。

  有着这样璀璨的文化底蕴和区位优势,这里曾被选为闽侯县城也就不难理解了。至今为止,螺洲还保留着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许多老建筑,大多是闽侯县城迁移至螺洲之时所建造。

  如今,当我们漫步在螺洲的老街巷,闽侯县邮电局、税务局、中国人民银行闽侯支行、闽侯县人大等旧址遍及全镇各处,这处被时光遗忘的故县城,许多地方还留存着50多年前的旧模样!让人依然能从中寻觅20世纪50、60年代的繁华旧影。

  在许多老螺洲人的记忆里,依旧对闽侯县颇有归属感。因为水路便利,螺洲与地处其上游的闽侯县许多乡镇、村落都有联姻。所以,现在闽侯县的上街镇侯官村、竹岐乡白龙村、南通镇新岐村等地,也都有不少螺洲的女婿、媳妇。

  “现如今,我们螺洲人的50年以上的老房子遇到征迁,房产证和土地证等相关文件和材料,也都要去闽侯县档案馆领取,所以我觉得,螺洲和闽侯县虽然‘分了家’,可依旧是‘打断骨头连着筋’,关系还近着呢!”今年80岁的螺洲人陈老伯如是阐述着闽侯和螺洲的关系。

  滨江新城

  “化茧成蝶”,向“美”而生

  1970年9月,因螺洲被划归福州市区,闽侯县城再次迁移到了当时的荆溪公社(今荆溪镇)甘蔗管理区。1972年,闽侯县政府将属于甘蔗管理区的10个大队划出,成立了甘蔗镇,正式作为闽侯县城。

  从文化昌盛、交通发达的螺洲镇搬迁到甘蔗这处昔日县域的“边缘地带”,对于闽侯县来说,基本属于“再开新局”。

  最美的华章,往往是孜孜不倦不懈付出的回响。之后的20多年间,在闽侯历届政府和干群的努力下,县城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八闽首邑的治所“雏形初显”。1998年,以县城堤坝外移工程动工为标志,县城新区建设启动,随之而来的闽侯县旧城改造一期、二期陆续启动、推进、收官,向人们展现出了一个城市发展的日新月异和繁花似锦的未来。

  而今,漫步城区,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勾画出城市崭新的天际线,道路四通八达,城市出行“动脉”日益畅通,县城迈入全新的滨江时代;农贸市场、背街小巷整治“美容”,垃圾分类融入生活,百姓环保意识逐步增强,绿色健康环保生活方式深入人心,宜居环境让人笑靥如花;沿着江滨路,“三中心、一广场、一园、一馆”错落布局,串联形成闽侯县城标志性建筑群,华灯初上,闽江两岸流光溢彩,伴着暮色晕染一城锦绣……

  如今的闽侯县城,文明之风拂过,美景尽收眼底。城市建设的“硬实力”和文明创建的“软实力”软硬兼施、刚柔相济,带来的不仅是城市面貌的质变,更是城市精神的“聚变”。未来,这份美丽必将“化茧成蝶”,继续向“美”而生。

  (闽侯县融媒体中心 林若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