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四座古民居将迁建

来源:闽侯县 发布时间: 2018-12-21 16:45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工人们正在修建古民居迁建的地基。

  坚持高质量发展 落实赶超

  “四座古民居迁建的地基我们有望在本月底完成施工。只待迁移签约工作结束,便可以陆续启动迁建了。”昨日,闽侯昙石山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相关工作人员说的这番话,让75岁的何炽业很欣慰。

  在何炽业看来,作为一名何氏后人,有生之年能看到高何大厝有了新去处,实在令人欣慰。未来,随着昙石山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开放,关于老宅的传奇故事也有望以另一种形式继续流传下去。

  四座古民居将迁建

  昙石山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一期启动区分为三片,总计24.9公顷,包括横屿片区启动区、昙石片区启动区、民俗园及县博物馆片区,工程总投资约3.5亿元。四座来自竹岐乡春风村的古民居将迁建到此处,面积达2660平方米。

  据中城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介绍,所谓迁建,就是将老房子的建筑构件按照瓦条、桁、柱子等分成几大类,然后再细分到每一个零散构件并逐一编号,拆解之后移到横屿片区启动区进行重建。据悉,每座古民居拆解后的部件多达上万件。

  上述工作人员介绍,迁建而来的老房子至少有200年以上的历史。四座古民居迁移涉及60户居民,目前已完成签约61.7%。据闽侯县规划局相关人士透露,实地到成都宽窄巷子、锦里古街等地考察后,昙石山特色历史文化街区招商工作初步方案已经形成。

  高何大厝内故事多

  高何大厝属于此次迁建的四座古民居中的一座。竹岐乡政府一名工作人员表示,论及文化底蕴,高何大厝在当地极具代表性。

  何炽业向记者介绍,高何大厝因曾经有高、何两姓居民居住而得名。他所属的何氏家族原本在漳州龙海一带生活,清康熙年间,迁到此处居住。何炽业说,至今,一些何氏后人的家中仍留有当时用来腌制橄榄的水缸。记者看到,这种水缸深度约1米,缸壁上有花、麒麟等图案,做工十分精美。何氏后人称之为“琉球缸”。

  何炽业告诉记者,富甲一方的何得盈在乾隆年间建起了这座六进的高何大厝,还捐献了3000两白银用来资助福州旧洪山桥的建设。后来,因遭遇火灾以及时代变迁原因,高何大厝变成如今的两进。但何得盈的事迹至今仍被后人津津乐道。

  春风村的一名村干部表示,待老宅迁建结束后,他们将动员村民把“琉球缸”放到昙石山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内供游客观赏。同时,在街区开放之后,他们也希望何炽业这样的老一辈人能到迁建后的高何大厝里当义务讲解员,让游客们了解何氏先人当年的风采。

  (福州晚报 记者 陈木易 通讯员 张存金 陈建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