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节气过后天气变暖,肠道传染病大家族来了,作为其中一员的手足口病也多了起来,托幼机构和学校等集体单位更容易受到攻击,预防疾病、保障健康应早早提上日程!一起来学习下: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简称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以手、足、臀、口处斑丘疹、疱疹为主要特点,多伴有发热。该病全年都可以发病,在北方地区夏秋高发,但有逐渐提早的趋势。在南方地区以春夏为主高峰,秋冬季节为次高峰。该病流行季节可能和肠道病毒喜欢湿热环境有关。每年自4月下旬开始,手足口病疫情将逐渐上升,5-7月份进入春夏季高发季节。福州疾控温馨提示,大家应做好手足口病的防控。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哪些?
肠道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共有100多个血清型别,根据其基因特性分为 A、B 、C 、D 四个组。我国病原学监测结果显示,引起我国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30多种血清型,主要以A组肠道病毒中的肠道病毒71型( EV -A71)、柯萨奇病毒 A 组16型( CV -A16)、柯萨奇病毒 A 组6型( CV -A6)和柯萨奇病毒 A 组10型( CV -A10)最为常见,EV -A71仍是引起手足病重症和死亡的主要病原。
肠道病毒是如何传播的?
病例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在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较强。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
1、空气飞沫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唾液中的病毒;
2、日常接触传播:被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可引起间接接触传播;
3、水源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经口感染;
4、医源性传播:门诊交叉感染、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
人群普遍易感,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之比为100:1,受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患者主要为儿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4岁以内占85%~95%;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多通过隐性感染获得抗体。
感染手足口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轻症表现:手足口病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5天。通常病情较轻,呈自限性,预后良好,7-10天病程后可完全康复。多数患儿以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个别病例可无皮疹或表现为大疱样改变。
重症表现:只有少数患者的病情会快速恶化,累及脑部、肺部和心脏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脑干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肺出血 心肺功能衰竭等。
还需注意的是手足口病即使手足口上没有皮疹也可诊断,皮疹出在哪些部位,和病毒的毒力、复制多少,以及自身免疫系统对病毒的反应有关。目前认为,皮疹的多少和症状的轻重没有关系。另外病毒随着血液循环可到达全身各处,所以在除了手、足、口以及臀等其他部位出现皮疹,也可能是手足口病。
孩子感染了手足口怎么判断是不是重症?
有以下情况的患儿应立即送往医院:患儿居家隔离治疗期间,家长及看护人应密切观察病情,年龄3岁以下、病程3天以内和 EV -A71感染为重症高风险因素。如出现持续高烧(体温38.5℃以上超过3天)、神经系统异常(出现精神萎靡不振、嗜睡、易惊、烦躁或肢体颤抖抽搐等)可能短期内进展为重症,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
手足口疫苗值得打吗?
2015年底,我国自主研发的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简称EV71疫苗)上市,EV71疫苗对接种者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对EV71相关手足口病的保护效力在90%以上。为尽早获得免疫保护,建议满6月龄儿童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对于5岁以上儿童,不推荐接种EV71疫苗。
之前患过手足口病的儿童还会再次患病吗?
是的,因为导致手足口病的病毒是一组肠道病毒,每种型号之间没有交叉保护性,所以,上次是一种病毒感染了,这次可能会是另外一种病毒感染。。
由于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多种,不同肠道病毒间无交叉保护,接种EV71疫苗只能预防 EV -A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及相关疾病,不能预防 CV -A16、 CV -A6和 CV -A10等其他肠道病毒感染。因此,接种疫苗后仍有可能再次感染 EV -A71之外的其他道病毒,但发生重症风险降低。
手足口如何处理及治疗?
1、及时就诊如果儿童出现手足口病的症状,应该及时就医。医生会对儿童进行全面的检查,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病毒感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2、药物治疗手足口病的治疗主要是针对症状进行治疗,包括发热、口腔溃疡、皮疹等。对于发热的儿童,可以使用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等;对于口腔溃疡和皮疹,可以使用口腔消毒液和外用药物进行治疗。
3、饮食调理在治疗手足口病的同时,也需要注意饮食调理。儿童应该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酸甜味重的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稀饭、面汤等。同时也要保持足够的饮水量,避免脱水和营养不良。
4、预防并发症
手足口病的并发症比较少见,但是也需要引起重视。如果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如肺炎、脑炎等,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有效的治疗。
手足口病虽然会多次复发,但普遍可自我痊愈,家长也不要太恐慌。只要严格做到勤洗手,勤消毒,勤锻炼,少扎堆聚集,早到正规医院接种疫苗等预防工作那么手足口也不是什么可怕的事。如发现不适,要早确诊,早治疗,早隔离,隔离期间遵医要求居家隔离,不去公共场所。
在校园内如何预防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1、做好学生健康监测和病例管理。学校应严格落实晨午检和因病缺勤追踪,一旦发现发热、皮疹的患儿,要及时就医并隔离管理。对患儿所用的物品及环境进行消毒处理。
2、环境的清洁、通风和消毒。对教室、公共区域定期进行清洁通风,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便器按钮、楼梯扶手等接触频发部位定期消毒。保持厕所卫生,每日进行消毒。
3、开展宣传教育。利用班会课、国旗下讲话等多种形式,教育学生养成饭前、便后、外出玩耍后及时正确洗手,不混用毛巾,不共用水杯等良好卫生习惯。
4、规范开展清洁与消毒。学校清洁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正确配制消毒液,规范开展环境、物品的清洁与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5、发现疫情及时报告。如学校发现短期内病例增多时,应及时报告辖区疾控机构,并配合落实相关防控措施。
家庭日常该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儿童在触摸公共物品后、接触唾液及呼吸道分泌物后、如厕后、进食前,以及家长和看护人在加工食品前、更换尿布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应用清水和洗手液或肥皂正确洗手。
2、避免接触患病儿童,避免与患病儿童共用餐具、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防止交叉感染。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品
3、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对日常接触频繁的物品表面(台面、门把手)、孩子的玩具等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
4、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及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婴幼儿的尿布要及时清洗、曝晒或消毒。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5、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6、接种EV71疫苗可有效预防EV-A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和其他相关疾病,也会显著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鼓励满6月龄儿童在12月龄前完成全程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