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教育强县的实施意见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 2021-11-25 16:29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县,统筹推进全县各级各类教育高水平、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共福州市委 福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建设教育强市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榕委〔2021〕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教育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强化教育保障,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构建新型协同育人格局,建设更高质量、更加均衡、更加多元的教育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县,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工作目标

扎实推进“双减”工作落实,切实减轻教育负担,一年内使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有效减轻,三年内使各项负担显著减轻,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到2025年,县域内学校布局更加科学,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76新增6.5万个基础教育学位全县学前教育公办学额覆盖率稳定在53%以上、普惠学额覆盖率稳定在86%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稳定在97%以上,基本实现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实现优质特色发展;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活力充分释放智慧教育服务体系日趋成熟教育人才更加突出,培养20名以上优秀校(园)长、50名以上市级名优教师;教育内涵更加优渥,建成覆盖城乡、包容优质、开放共享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明显提升。到2035年,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大幅增强,全县教育综合发展水平在全省保持领先,位居全市前列,着力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努力实现现代化教育强县目标。

二、重点任务

(一)立德树人工程

1.构建全面育人培养体系。坚持“五育”并举,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强化体育与健康教育,加强美育工作,深入实施劳动教育,形成具有闽侯特色的“五育”品牌。到2025年,建成10所青少年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基地示范校,10所书香校园,5所美育基地校示范校,培育10所体育传统特色校,创设10个劳动教育实践特色项目。

做好铸魂育人工作扎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之中,因地因校制宜,以生动、高效的德育工作来培养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发挥闽都民俗园县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爱国教育实践基地重要育人作用,打造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

树立健康成长理念。深入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加大学校体育场所建设力度,配齐配全体育器材,开足开好体育课程,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和“每人熟练掌握1-2项以上运动技能”目标落实,到2025年,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98%以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完善覆盖中小幼全学段师生的心理健康专业化体系全面配套建设标准化心理健康教育场所,通过招聘或培训方式充实心理健康教师力量,开设师生和家长心理咨询热线平台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服务。

突出美育功能。抓实学校美育工作,建立健全集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于一体的美育新模式,优化县域美育资源配置,开展校内课后服务,逐步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校园美育品牌。以闽侯地方民族、民间、民俗文化为载体,积极开发具有闽侯文化特色、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推进本地传统手工技艺等非物质文化进校园,不断提高学校美育质量持续举办全县艺术展演活动,以赛代练促进学校艺术特色建设

弘扬劳动精神。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统筹劳动教育课程设置,开展劳动教育过程监测与纪实评价,加强家校协作、家校共育,落实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的要求,指导不同学段学生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

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文明办、关工委县教育局、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民政局县妇联

2.聚焦思政课堂改革。实施思政课建设队伍、课程、教法、机制、环境等五大创优行动发挥县道德与法治学科工作室名师专业引领、带动、辐射作用,开展思政课示范课建设,配齐建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推动全县思政学科发展。到2025年,评选10堂思政课示范课,每年开展5场思政示范课巡讲活动。全县思政课教师每年参加实践教育活动不少于2次,其中参加外县(区、市)实践教育活动至少1次;中小学思政干部每3年至少接受一次不少于5日的集中脱产培训。

责任单位:县教育局

3.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坚决克服短视行为、功利化倾向,落实各级各类学校评价标准健全完善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制度强化义务教育阶段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注重评价学校的管理成效;高中阶段探索增值评价,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突出办学质量评估。充分利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评价。

责任单位:县教育局

(二)学校布局优化扩容工程

4.实施多点辐射战略布局。以中心大县城片区学校的提速增效,带动东南汽车城、福州大学城、南通科学城、雪峰山城等片区教育提升,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格局不断扩大我县优质学校资源覆盖面中心大县城片区重点发挥闽侯一中、县实验中学、实验小学等品牌学校辐射带动作用,引领片区教育提质;东南汽车城片区重点扶持七里实验学校、东南学校快速成长,带动片区教育质量提升;福州大学城重点推进上街实验学校、闽侯六中与驻地高校的合作,全面提升大学城基础教育质量;南通科学城重点打造闽侯八中,办成特色完全中学;雪峰山城片区重点整合布点重复、质量不高、规模过小的学校,通过扶持薄弱校等项目,促进山区农村学校质量再上新台阶。

责任单位:县教育局、财政局、人社局县委编办

5.全力推进基础教育学校建设。严格落实城镇新建小区配套中小学、幼儿园与住宅建设首期项目“三个同步”原则,迁建学校应先建后拆。新改扩建一批基础教育学校。2025年,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76所,新增各类学位数6.5万个。其中,在建及前期办理的项目26个,新增各类学位数1.2万个(小学3所,新增学位4000个;幼儿园23所,新增学位8000个);此外,2025年前规划启动建设50个项目,新增各类学位数5.3万个(中小学35所,新增学位4.8万个;幼儿园15所,新增学位5000个)。

责任单位:县教育局、财政局、资规局、住建局、发改局、人社局,各乡镇(街道)

(三)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

6.推进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探索学前教育片区管理新模式,以示范园为龙头,带动薄弱园发展以公办园为引领,联片教研、联动帮扶民办园,促进合作共进。推广农村学前教育巡回支教试点工作经验,落实城、乡、村三级幼儿园和公办、民办幼儿园资源共建共享。在学前教育“两率”保持高位发展的基础上,全面提升保教质量。2025年,新建、配建或改扩建幼儿园38所,全县各级示范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扩大到55%、普惠学额覆盖率稳定在86%以上。

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发改局、财政局,各乡镇(街道)

7.多措并举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教学、评价、管理改革,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整合县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小学推行品牌学校带动战略,以中心校、优质校带动辐射一般完小校,持续开展农村薄弱校委托管理工作,不断扩大优质学校的比例和总量。初中实施名校带动战略,加强优质初中与一般初中帮扶共建,提升初中优质教育品牌,全面提高初中教育质量。到2025年,打造13所(小学8所、初中5所)省级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性建设学校,77所(小学57、初中20所)学校通过省级管理标准化评估。

责任单位:县教育局

8.实现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统筹做好新高考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学校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指导学校建立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做好学生选课走班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多样选择,积极构建适合每一个学生成长的育人方式,力争录取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的人数有明显突破。到2025年,闽侯一中创建省级示范校,闽侯二中创建省一级达标学校,闽侯四中、闽侯六中创建省二级达标学校,闽侯八中创建省三级达标学校。

责任单位:县教育局

9.推动特殊教育发展多元融合。通过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特殊教育学校就读、送教上门等多种方式,逐一做好适龄残疾儿童入学安置工作。建设特殊教育资源教室,规范开展随班就读残疾学生个别化教育和康复训练。加快发展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鼓励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加强与闽侯职专教学衔接,逐步建立教育、培训、实习、就业配套服务的办学模式。到2025年,90%以上乡镇(街道)学校建有特殊教育资源教室,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巩固率达到99.5%以上。

责任单位:县教育局、残联、卫健局、民政局,各乡镇(街道)

10.实现教师进修学校示范发展。科学谋划县教师进修学校建设和发展,优化教研员队伍配备,加大教育人才引进,严格教研员准入机制,加强岗位聘期考核,全面推进信息化智慧教研和培训,完善教育质量跟踪督查评价,着力将其打造为本县最具影响力的教育智库,引领带动学校校本研训提升,形成上下联动、运行高效的教研工作机制。到2025年,县教师进修学校实现省级示范性建设达标。

责任单位:县教育局、人社局、大数据服务中心、县教师进修学校

(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工程

11.推进职业教育优质内涵发展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推动职普融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充分发挥闽侯职专毗邻高校的地理优势,持续加强与福建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联合开展“3+2”五年一贯制大专班办学模式;稳步推进“三教改革(教师改革、教材改革、教法改革),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实施“1+X”证书(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方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校企共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拓展“校中厂”、“厂中校”等校企合作项目,实现校企协同育人。到2025年,闽侯职专建成省级示范性优质中职学校。

责任单位:教育局、发改、人社局、财政局

(五)优质学校、优秀校长、优秀教师带动工程

12.实施区域协同集团化办学。持续增加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深化“单一法人制+品牌联合制+校地合作制(与高校合作)”集团化办学闽侯模式,逐步扩大集团化办学覆盖面,至2025年,全县培育2-3个优质教育集团,建成9所以上一贯制学校。建立学前教育“1+N”集团化办园模式,不断提升优质示范园的占比率。

责任单位:县教育局、财政局、人社局县委编办

13.实施优秀校长培育提升工程。改进优化校长选拔培养机制,制订、实施覆盖全县学校的优秀校(园)长遴选培养考核激励方案,拓宽校级干部来源渠道,不断优化校级干部队伍结构。参照市属公办学校校级领导年度奖励性绩效考评,实施闽侯县学校校长、书记年度奖励性绩效考核方案。到2022年,按学校(幼儿园)总数的15%遴选本级优秀校长培养对象,开展跟踪培养。2025年,遴选20名以上优秀校(园)长赴国内知名教育培训单位研修。

责任单位:教育局、财政局、人社局委组织部

14.实施名师领航计划健全闽侯县名优骨干教师绩效管理体系,建立能上能下的名优骨干教师考评机制,严格年度考核,落实聘期奖励性绩效工资。完善名优骨干教师培养模式,鼓励优秀教师参评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省杰出人民教师、省市县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着力培养闽侯本土名师。到2025年,建成28个学科工作室,50名以上市级名优教师。

责任单位:教育局、人社局、财政局

(六)教师队伍提升优化工程 

15.优化编制职称保障机制持续推进“县管校聘”试点改革工作由县委办、县人社局统筹核定教师编制和岗位总量,交县教育统筹管理。加大事业单位编制统筹配置力度,优先保障中小学教育需要。探索实行引进高层次教育人才专项编制保障管理。在原有中小学(幼儿园)中、高级岗位结构比例基础上增加2%的动态调整比例,用于引进人才、轮岗支教、自主招聘、名师培养等。

责任单位:教育局、人社局委编办

16.健全考核管理机制。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结合年度、聘期考核开展竞聘工作,强化岗位能上能下的教师聘后管理机制。依托大数据库,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和师德通报制度,加大违反师德师风行为查纠和通报力度。

责任单位:教育局、人社局、大数据服务中心

17.完善阶梯培养体系。实施素质提升工程,科学制定新任教师、薄弱学科教师、中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教学名师班主任等分类别、分层次、分岗位的培训体系,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到2025年,每位教师培训时间达540学时以上。加强闽侯职专教师培养,推动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加强教师继续教育保障,由县财政保障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县级名优骨干教师培养经费。

责任单位:教育局、人社局、财政局

18.推进教师轮岗交流。加大城区优质校与乡村校、薄弱校之间的师资双向交流力度,通过校级交流、轮岗共享、送教送培等深度交流方式,落实教师帮扶行动计划和教师跟岗学习计划。城区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时间在一学年以上的,在原单位待遇不变,县财政保障其享有同等的乡村工作补助。探索采取“课时累积”的任教模式,灵活认定教师支教经历。

责任单位:教育局、人社局财政局

(七)奖励激励工程

19.切实提高教师待遇。落实中小学教师与公务员工资长效联动机制,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落实班主任奖励金、临聘教师课时酬金、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特殊教育岗位补助、校长和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等专项措施。建立教师疗休养制度,每年暑期组织一线优秀教师参加疗休养。学校对符合法律法规生育子女的教师,在子女三周岁前每年给予十天育儿假。全面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住宿条件。

责任单位:教育局、人社局、财政局、发改局、住建局委编办,各乡镇(街道)

20.增强优秀人才来县任教吸引力。加强与省内外优质师范院校协作,拓宽教育人才培养补充渠道,委托培养优秀师范生回县任教,力争每年引进3-5名高层次教育人才。将吸引优秀教育人才所需经费纳入县人才资金,由县财政资金保障。

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编办,县人社局、教育局、财政局、住建局

21.拓宽奖教奖学渠道。推动社会各界与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捐资助学,多渠道、全方位支持闽侯教育事业发展。做强做大闽侯县教育基金会,鼓励各乡镇(街道)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设立教育专项奖励金,开展奖教奖学,资助教师学习、交流等活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责任单位:县教育局、财政局,闽侯县教育基金会,各乡镇(街道)

(八)智慧教育引领工程

22.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积极整合县域内教育教学资源,对接市级平台,切实提升全县教育信息化水平。到2025年,建成集“教师考勤系统、师生信息管理系统、教学质量分析系统、视频监控与远程巡课系统、直录播视频会议和网上教研系统、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等教育信息化六大模块,实现用大量的信息和详实的数据治校、管人。加大教育信息化基础设备设施建设,至2025年,建成1所市级智慧校园示范校,建成6所市级智慧校园试点校。

责任单位:县教育局财政局、大数据服务中心

(九)教育治理创新工程

23.强化教育督导职责。贯彻落实《教育督导问责办法》,建成全面覆盖、运转高效、结果权威、问责有力的教育督导体制机制。对乡镇(街道)政府(办事处)、职能部门教育履职情况开展专项督导,加强教育督导结果应用,健全教育督导的公示、公告、限期整改、复查、约谈、奖惩制度,为改善教育管理、优化教育决策、指导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到2025年,力争达到教育优质均衡县目标。

责任单位:教育局,督导委成员单位,各乡镇(街道)

24.切实为中小幼教师减负。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党委和政府统一安排部署的维护稳定、防灾减灾、安全生产、禁毒防艾等专项工作原则上每学年不超过2次。规范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严控总量、层级、规模和频次。规范精简各类报表填写以及教育统计、调研工作。严格限制、规范抽调借用中小学教师,避免其参加无关培训活动。

责任单位:教育局、县直各部门各乡镇(街道)

25.支持民办教育有序发展。加大民办学校扶持力度,营造更有活力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强化常态化运营监管。推进民办幼儿园提水平、创等级,严格年检评估制度,淘汰不合格民办幼儿园,消除无证园现象。

责任单位:教育局、资规局、市场监管局、财政局、民政局各乡镇(街道)

26.完善多元融合协同办学体系。加快构建集安全教育、风险防控、事故处置于一体的现代学校公共安全综合治理体系,以及中小学生交通安全保障体系、心理救助网络体系,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校园。优化学校公共卫生工作网络,加强保安、校医和保健医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各学段全覆盖的学生资助体系,扎实推进资助育人工作,做到依法资助、精准资助。倡导参与主体多元、服务形式创新、活动内容丰富的中小学校内课后服务,不断推进课后服务向课后家校协同教育方向深化。

责任单位:教育局、公安、应急局、司法局、文体旅游局、卫健局、闽侯生态环境局、市场监管局、交通运输局、财政局、团县委各乡镇(街道)

27.构建全民学习的终身教育体系。推进社区教育发展,形成以社区学校为龙头,乡镇(街道)社区学校为骨干,社区教育服务站为基础的三级社区教育网络。充分发挥学校的职业教育、广播电视的开放教育、企业的培训教育以及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到2025年,全县社区教育培训网络覆盖所有乡镇(街道)社区,创建标准化社区学校和社区教育示范基地,推动社区教育与老年教育融合发展。鼓励个人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参与终身学习,支持用人单位为从业人员提供教育培训,创造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环境。

责任单位:教育局、民政局、人社局、财政局、卫健局,县委老干部局,各乡镇(街道)

28.提升城市软实力。提升新时代滨江新城教育吸引力,以优质的公共教育服务,满足各层次人才子女入学需求。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鼓励教育国际化融合创新。加强全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科学规划管理,着力解决外籍人士来县兴业投资的后顾之忧。

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各乡镇(街道)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机制,为建设教育强县提供强有力保障。各有关部门要做好与教育事业发展工作的有效衔接,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明确责任。县教育局要发挥好牵头协调作用,推动落实各项措施。县委编办要在用编配编上予以倾斜照顾。县财政局要支持完善经费管理办法,落实经费保障。县人社局要完善教师人事制度,落实教师待遇相关政策。其他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落实好相关任务。

(三)夯实基础。发挥党建引领,促进学校党组织在凝聚力量智慧、推进学校改革发展中发挥作用,促进广大党员在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工作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深化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落实“一岗双责”,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

(四)强化督导。要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相应工作制度,及时发现、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