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份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一、财政收支基本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支情况
1-10月,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完成100.64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77.08%,同比减收8.2亿元,减少7.53%。其中:县本级完成78.75亿元,同比减收9.8亿元,减少11.07%;高新区完成21.88亿元,同比增收1.61亿元,增长7.92%。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3.42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76.9%,同比减收3.81亿元,减少5.67%。其中:县本级完成49.08亿元,同比减收4.85亿元,减少8.98%;高新区完成14.34亿元,同比增收1.04亿元,增长7.78%。
分部门完成情况:
税务局组织收入78.52亿元,同比减收8亿元,减少9.24%;
财政局组织收入22.11亿元,同比减收0.22亿元,减少0.97%。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4.26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81.37%,同比增支3.61亿元,增长4.48%。
(二)基金收支情况。
1-10月份,全县基金收入75.31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61.73%,同比增收1.34亿元,增长1.81%。县本级基金收入33.37亿元,同比增收10.11亿元,增长43.47%,高新区基金收入41.95亿元,同比减收8.77亿元,减少17.3%。其中,全县土地基金收入74.42亿元,同比增收1.25亿元,增长1.71%。县本级土地基金收入32.64亿元,同比增收9.98亿元,增长44.04%,高新区土地基金收入41.78亿元,同比减少8.73亿元,减少17.28%。
全县基金支出63.15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51.76%,同比增支11.49亿元,增长22.25%。
二、预算执行的主要特点
(一)财政收入减幅降低,仍未完成序时进度。
1-10月份,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减少7.53%,较上月减幅减少1.05个百分点;地方级收入减少5.67%,较上月减幅减少1.48个百分点。从完成进度看,公共预算总收入和地方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完成市下达任务的77.08%和76.9%,未完成序时进度,其中县本级公共预算总收入完成74.50%,差序时进度8.83个百分点。
从收入构成来看,非税收入22.11亿元,同比减收0.22亿元,减少0.97%。税性收入完成78.52亿元,同比减收8亿元,减少9.24%,其中:中央级收入37.22亿元,同比减收4.38亿元,减少10.53%;地方级税性收入41.3亿元,同比减收3.62亿元,减少8%。
(二)分行业看,第三产业税收贡献占比较大。
1-10月份,全县三大产业的税收收入分别为0.19亿元,37.01亿元,41.32亿元。第二产业贡献的税收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47.13%,同比下滑3.74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制造业税收收入18.92亿元,减收7.37亿元,占比24.10%,同比大幅下滑7.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税收总收入比重达52.62%,同比上升3.77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业税收收入20.89亿元,减收4.46亿元,占比26.61%,同比下滑3.40个百分点。
(三)汽车行业收入形势严峻。
1-0月份,“两车”完成税收收入14.54亿元,同比减收4.52亿元,减少23.72%。其中:东南汽车入库税收0.63亿元,减收3.63亿元,减少85.14%。东南汽车销量大幅度下滑,税收缺口进一步加大。奔驰汽车入库税收13.91亿元,减收0.89亿元,减少6.05%。奔驰汽车销量较上月增加,税收比上年同期仍有缺口。受车市大环境、减税等因素影响,汽车行业企业增值税、消费税和企业所得税均呈现减收。
(四)财政支出增速较快,重点指出保障有力。
1-10月份,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完成84.27亿元,同比增支3.61亿元,增长4.48%。其中与民生相关的支出66.71亿元,比去年增加0.07亿元,增长0.1%,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9.16%,增支较多的科目主要是:教育支出17.53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03亿元,医疗卫生支出5.91亿元,住房保障支出0.65亿元,城乡社区支出26.24亿元。GDP指标中非营利性服务业涉及财政支撑指标的“八项支出”合计72.5亿元,增支2.86亿元,增长4.1%。切实增加财政对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民生重点领域的投入力度,突出对弱势群体的帮扶,不断巩固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的保障机制。
三、下阶段工作重点
下一步,财政部门将继续按照好县委县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强化财政收支管理,努力平衡收支关系,统筹兼顾做好相关重点工作,全力保障落实赶超任务和新闽侯建设。
一是继续加力提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财政部门继续不折不扣落实好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实质性降低企业负担。加大政策宣传解读力度,加强效果跟踪,及时完善政策、改进服务,切实增强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充分发挥专项债券对投资的带动作用,探索扩大专项债券使用范围。不断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机制,支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二是强化预算收支管理。加强减税降费对即期财政收入的影响性分析,加大开源节流力度,多渠道筹集资金,努力实现收支平衡。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大力压减非刚性一般性支出,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加强重点领域支出保障。加强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积极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加大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不断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是兜牢“三保”底线。要把做好“三保”特别是保工资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要政治责任,逐级强化管理职责,严格各项工作措施,坚决兜住“三保”底线。强化“三保”预算执行监控,对苗头性、趋势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理,做好民生政策托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