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份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来源:闽侯县 发布时间: 2020-02-17 15:48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一、财政收支基本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支情况

1月,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完成17.98亿元,同比增收1.88亿元,增长11.68%。其中:县本级完成12.6亿元,同比增收1.63亿元,增长14.86%;高新区完成5.38亿元,同比增收0.25亿元,增长4.87%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13亿元,同比增收2.88亿元,增长31.2%。其中:县本级完成8.07亿元,同比增收2.17亿元,增长36.75%;高新区完成4.06亿元,同比增收0.72亿元,增长21.39%

分部门完成情况:

税务局组织收入13.58亿元,同比增收0.37亿元,增长2.83%

财政局组织收入4.39亿元,同比增收1.51亿元,增长52.19%;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35亿元,同比增支0.49亿元,增加5.5%

(二)基金收支情况。

1月份,全县基金收入9.77亿元,同比增收0.76亿元,增长8.45%。县本级基金收入5.97亿元,同比增收0.66亿元,增长12.19%,高新区基金收入3.8亿元,同比增收0.11亿元,增长3.09%。其中,全县土地基金收入9.6亿元,同比增收0.68亿元,增长7.62%。县本级土地基金收入5.89亿元,同比增收0.65亿元,增长12.29%,高新区土地基金收入3.71亿元,同比增收0.04亿元,增长0.96%

全县基金支出10.94亿元,同比增支0.98亿元,增加9.84%

二、预算执行的主要特点

1月份,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和地方级收入分别增长11.68%31.2%。从完成进度看,公共预算总收入和地方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完成市下达任务 15.01%16.08%

从收入构成来看,非税收入24.39亿元,同比增收1.51亿元,增长52.19%。税性收入13.58亿元,同比增收0.37亿元,增长2.83%其中:中央级收入5.85亿元,同比减收1亿元,减少14.66;地方级税性收入6.36亿元,同比增加1.38亿元,增加21.67%

(二)第三产业税收贡献占比较大。

1月份,全县三大产业的税收收入分别为0.01亿元,5.34亿元,12.62亿元。第二产业贡献的税收占税收总收入的29.71%,其中汽车制造业税收收入2.63亿元,占比14.62%;建筑业税收收入1.17亿元,占比6.53%。第三产业贡献的税收占税收总收入的70.23%,其中房地产业税收收入9.07亿元,占比50.46%;批发和零售业收入1.14亿元,占比6.38%;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收入0.46亿元,占比2.58%;金融业税收收入0.72亿元,占比4.03%

(三)“两车”收入减收。

1月份,“两车”完成税收收入2.16亿元,同比0.58亿元,减少21.11%。其中:东南汽车入库税收0.06亿元,减收0.18亿元,减少74%。奔驰汽车入库税收2.10亿元,减收0.4亿元,减少15.97%。东南、奔驰汽车销量下降、产销结构差异,销售额下降导致增值税、消费税减收。

(四)财政支出平稳增长,民生等重点支出保障有力。

1月份,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完成9.35亿元,同比增支0.49亿元,增长5.5%其中与民生相关的支出6.96亿元,比去年增加0.67亿元,增长10.58%,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4.46%,支出较多的科目主要是:教育支出3.02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38亿元,医疗卫生支出0.64亿元,城乡社区支0.51亿元。GDP指标中非营利性服务业涉及财政支撑指标的八项支出合计8.41亿元,增支0.43亿元,增长5.4%。切实增加财政对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民生重点领域的投入力度,突出对弱势群体的帮扶,不断巩固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的保障机制。

三、下阶段工作重点

总体看,当月财政收支实现良好开局,为新的一年创造开门红”。但同时也要看到,一次性和不可比增收因素仍占财政收入增量的相当比重,财政收入的内生动力仍需巩固难以持续,加上后期更大规模疫情对经济形成的冲击,将给财政收入造成较大压力。为此,要充分认识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紧密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主动适应,扎实工作,积极适应财政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好各项财政收支工作。

是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强化财政资金保障。加紧部门预算批复,保证部门正常用款需要。严格控制和压减一般性支出,将更多的资金用于保障重点支出或其他急需领域。强化预算执行约束,严控暂付款增量,全面清理消化暂付款存量。

二是强化收入组织,完善财税部门收入协调工作机制,加强重点企业的跟踪服务、政策指导。加强流动性税源的跟踪服务,挖掘税收增收潜力,有效应对新型冠状病毒形成的减收。

三是落实好省、市、县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继续开展政策宣讲和业务辅导,切实将各项政策落到实处,进一步减轻实体经济负担,激活企业高质量发展动力。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壮大特色产业,扶持科技型企业和总部企业发展,提高财源集聚增收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