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财政收支基本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支情况
1-9月份,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完成94.8亿元,同比增收3.72亿元,增长4.09%。其中:县本级完成73.32亿元,同比增收2.58亿元,增长3.65%;高新区完成21.48亿元,同比增收1.14亿元,增长5.61%。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1.73亿元,同比增收3.56亿元,增长6.13%。其中:县本级完成47.32亿元,同比增收2.53亿元,增长5.65%;高新区完成14.41亿元,同比增收1.03亿元,增长7.69%。
分部门完成情况:
税务局组织收入70.35亿元,同比增收1.09亿元,增长1.57%;
财政局组织收入24.45亿元,同比增收2.64亿元,增长12.08%;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4.41亿元,同比减支8.48亿元,减少10.23%。
(二)基金收支情况。
1-9月份,全县基金收入94.54亿元,同比增收20.52亿元,增长27.72%。县本级基金收入75.41亿元,同比增收42.17亿元,增长126.87%,高新区基金收入19.13亿元,同比减收21.66亿元,减少53.09%。其中,全县土地基金收入93.51亿元,同比增收20.26亿元,增长27.65%。县本级土地基金收入74.59亿元,同比增收41.96亿元,增长128.61%,高新区土地基金收入18.92亿元,同比减收21.71亿元,减少53.43%。
全县基金支出121.21亿元,同比增支65.16亿元,增长116.24%。
二、预算执行的主要特点
(一)财政收入增速缩窄。
1-9月份,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和地方级收入分别增长4.09%和6.13%。从完成进度看,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和地方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完成市下达任务的79.13%和81.84%。
从收入构成来看,非税收入24.45亿元,同比增收2.64亿元,增长12.08%。税性收入70.35亿元,同比增收1.09亿元,增长1.57%,其中:中央级收入33.07亿元,同比增收0.16亿元,增长0.48%;地方级税性收入37.28亿元,同比增收0.93亿元,增加2.56%。
(二)第三产业税收贡献占比较大。
1-9月份,全县三大产业的税收收入分别为0.09亿元,29.40亿元,40.86亿元。第二产业贡献的税收占税收总收入的41.72%,其中汽车制造业税收收入14.09亿元,占比20.03%;建筑业税收收入4.42亿元,占比6.28%。第三产业贡献的税收占税收总收入的58.08%,其中房地产业税收收入17.73亿元,占比25.21%;批发和零售业收入5.41亿元,占比7.68%;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收入5.38亿元,占比7.65%;金融业税收收入3.67亿元,占比5.22%。
(三)“两车”收入减收,东南汽车当年税收为负数。
1-9月份,“两车”完成税收收入11.55亿元,同比减收0.59亿元,减少4.87%。其中:东南汽车入库税收-0.01亿元,减收0.60亿元,减少101.88%,东南汽车9月份房产税退税0.05亿元,加上上半年新冠疫情和国际市场贸易摩擦影响,生产、销售滞止。奔驰汽车入库税收11.56亿元,增收0.01亿元,增长0.08%,9月奔驰汽车的销量低迷,税收收入0.19亿元,仅高于3月份,完成全年税收任务不容乐观。
(四)财政支出同比下降,民生支出占比超七成。
1-9月份,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4.41亿元,同比减支8.48亿元,减少10.23%。其中与民生相关的支出53.95亿元,比去年减少11.71亿元,减少17.83%,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2.51%,支出较多的科目主要是:教育支出14.72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9亿元,医疗卫生支出5.49亿元,城乡社区支出19.95亿元,农林水支出3.2亿元。GDP指标中非营利性服务业涉及财政支撑指标的“八项支出”合计62.97亿元,减支8.28亿元,减少11.62%。
三、下阶段工作重点
总体上看,当前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下一步,财政部门将继续按照好县委县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强化财政收支管理,努力平衡收支关系,主动作为,统筹兼顾,综合研判,力争完成全年收入任务。
一是抓紧抓实收入组织。紧盯年初预算目标,动态跟踪收入进度,加强分析研判,坚持问题导向,实行清单运作,积极应对组织收入中出现的问题,提高预见性和主动性。落实财税部门收入协调工作机制,加强收入情况通报,合理调控分解目标,完成年度目标。
二是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要牢固树立政府过“紧日子”的思想,坚持勤俭节约,精打细算,努力削减或取消低效无效资金。从严控制“三公经费”预算,可不安排的一律不予安排。规范公务用车管理,加强和规范公务支出管理,严格控制行政运行成本。
三是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根据县委、县政府工作目标和统筹兼顾原则,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结牢民生底线,优先保障基本民生支出,增强政府基本服务保障能力,确保各项基本民生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重心,区分轻重缓急,压缩非急需、非刚性项目支出,加大对重大改革、重要领域、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助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