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支情况
1-7月份,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完成100.13亿元,同比增收19.74亿元,增长24.56%。其中:县本级完成80.02亿元,同比增收17.88亿元,增长28.79%;高新区完成20.11亿元,同比增收1.86亿元,增长10.17%。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4.2亿元,同比增收10.67亿元,增长19.93%。其中:县本级完成50.41亿元,同比增收9.32亿元,增长22.67%;高新区完成13.79亿元,同比增收1.35亿元,增长10.87%。
分部门完成情况:
税务局组织收入72.76亿元,同比增收15.41亿元,增长26.87%;
财政局组织收入27.37亿元,同比增收4.33亿元,增长18.8%;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9.79亿元,同比增支7.663亿元,增长18.17%。
(二)基金收支情况。
1-7月份,全县基金收入54.7亿元,同比减收18.64亿元,同比减少25.42%。县本级基金收入44.93亿元,同比减收9.15亿元,同比减少16.76%,高新区基金收入9.29亿元,同比减收9.5亿元,同比减少50.55%。其中,全县土地基金收入54.15亿元,同比减收18.35亿元,同比减少25.31%。县本级土地基金收入44.93亿元,同比减收8.96亿元,同比减少16.63%,高新区土地基金收入9.22亿元,同比减收9.39亿元,同比减少50.47%。
全县基金支出87.21亿元,同比减支5.41亿元,同比减少5.84%。
二、预算执行的主要特点
(一)财政收入增长较快。
1-7月份,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和地方级收入分别增长24.56%和19.93%。从完成进度看,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和地方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完成市下达任务的75.65%和78.25%。
从收入构成来看,非税收入27.37亿元,同比增收4.33亿元,增长18.8%。税性收入72.76亿元,同比增收15.41亿元,增长26.87%,其中:中央级收入35.93亿元,同比增收9.07亿元,增长33.78%;地方级税性收入36.83亿元,同比增收6.34亿元,增长20.79%。
(二)第三产业税收贡献占比过半。
1-7月份,全县三大产业的税收收入分别为0亿元,33.04亿元,39.72亿元。第二产业贡献的税收占税收总收入的45.4%,其中汽车制造业税收收入16.16亿元,占比22.21%;建筑业税收收入3.72亿元,占比5.11%。第三产业贡献的税收占税收总收入的54.6%,其中房地产业税收收入11.84亿元,占比16.27%;批发和零售业收入5.04亿元,占比6.93%;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收入3.43亿元,占比4.71%;金融业税收收入2.72亿元,占比3.73%。
(三)“两车”增长较快,奔驰汽车增长较快。
1-7月份,“两车”完成税收收入12.91亿元,同比增收2.45亿元,增长23.41%。其中:东南汽车入库税收-0.05亿元,减收0.06元,减少447.41%,东南汽车受新冠疫情和国际市场贸易摩擦影响,生产、销售滞止。奔驰汽车入库税收12.96亿元,增收2.51亿元,增长24.02%,主要是第二季度奔驰汽车的销量大幅度上升,带动全年收入较快增长。
(四)财政支出同比增长,重点支出得到保障。
1-7月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9.79亿元,同比增支7.663亿元,增长18.17%。其中与民生相关的支出30.56亿元,同比增支3.84亿元,同比增长14.38%,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61.39%,占比超过六成,支出较多的科目主要是:教育支出12.38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68亿元,医疗卫生支出3.7亿元,城乡社区支出4.92亿元,农林水支出2.34亿元。GDP指标中非营利性服务业涉及财政支撑指标的“八项支出”合计35.02亿元,增支1.14亿元,增长3.37%。
三、下阶段工作重点
总体上看,当前财政收入保持增幅较快,经济运行总体良好,为全年收入目标奠定基础。但考虑到经济恢复性增长和上年基数较低等因素,加上房地产业税收占比持续降低和东南汽车的停产,后期财政收入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为此,财政部门将紧密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实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着力加强财源建设,深化财税改革,做好各项财政收支工作,为建设新闽侯提供坚实财力保障。
一是抓好收入组织工作。坚持依法征收、应收尽收,严禁收取过头税费和虚收空转。健全重点税源企业联系监测制度,加强动态跟踪,持续优化服务,做好政策指导。完善减税降费落实工作机制,加大各类违规涉企收费整治力度,坚决防止弱化减税降费政策红利。
二是全面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始终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思想,把政府过紧日子作为财政工作长期坚持的方针,切实做到节用为民。加强预算执行监控结果运用,推动及时堵塞漏洞、改进管理。进一步大幅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重点项目和政策性补贴也按照从严从紧、能压则压的原则审核安排。督促部门厉行勤俭节约,将过紧日子的要求落到实处,大力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把更多宝贵财政资源腾出来,用于改善基本民生和支持市场主体发展。
三是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更加突出绩效导向,针对重点环节持续完善绩效管理制度框架,不断健全分行业、分领域绩效指标体系。加强绩效目标审核,建立健全绩效目标与预算同步申报、同步审核、同步批复下达的工作机制。强化财政评价和绩效结果应用,将绩效结果作为安排预算、改进管理的重要依据。持续推动绩效信息向社会公开,提高绩效评价权威性和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