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06年2月7日在闽侯县
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代县长 高 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闽侯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5年工作回顾
2005年,县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执行中央、省、市和县委各项决策部署,努力克服“龙王”台风等自然灾害与其他不利因素,取得了新的成绩。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04亿元,比增2.3%(按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测算口径,全县生产总值达90.3亿元);财政总收入14.35亿元,比增1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5亿元,比增21.7%;工业总产值193亿元,比增0.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0.3亿元,比降1.4%;农业总产值23.6亿元,比降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3亿元,比增13.8%;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0.55亿美元,比降21.9 %;出口总值3.3亿美元,比增2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3亿元,比增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83元,比增9.2%;农民人均纯收入4651元,比增6.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扎实推进,协调发展。一年来,主要工作及成效是:
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坚持把发展工业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要务,继续推动以汽车为主的机械制造业发展,2005年东南公司生产各类型汽车5.8万辆,汽车产业产值77亿元(其中配套厂产值28亿元)。着力做大做强工艺、建材、轻纺、食品等支柱产业,分别完成产值38亿元、20亿元、18亿元和15亿元,比增18%、33%、15%和25%。加快农业经济结构调整,花卉、果蔬、食用菌、茶叶、畜牧水产、林竹六大产业稳步发展。坚持以农产品深加工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大扶持27家龙头企业和产业化基地,签订订单农产品面积3万多亩,带动农户7万多户,增加农民收入8000多万元。积极发展商贸物流、旅游、房地产,第三产业比重提高了0.6%。
项目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建立健全项目落实责任制,重点项目建设取得进展。全县98项重点项目已建成38项,在建37项,完成投资25.66亿元。福州软件园三期、福州粮食批发交易市场、福建医高专等项目如期建成。戴克、华擎发动机项目有了新进展,东南汽车25家配套厂中的宝井钢材已建成投产,协人、丸五富井正在兴建厂房。上街大学新区2005年新交地2071亩,拆迁房屋7.6万平方米,二期安置房建成9.6万平方米。县城新区完成昙石环岛至古民居道路改造,115县道昙石桥至闽侯大桥道路拓宽改造、县城停车场、昙石山遗址博物馆扩建及古民居等项目开始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扎实推进,农村通行政村水泥公路超额完成,共建成153公里;农产品检测中心、白沙输变电工程、电信及移动通讯设施、30个行政村饮水工程等项目已完成;县城新区4条区间道路、闽侯大桥至白沙道路拓宽改造、江滨路、疾控中心大楼、机械化屠宰场建设、祥谦陵园修缮改造、中小学教学用房改建、造福搬迁工程、内河整治等实事项目正抓紧实施;经济适用房项目已立项。同时,闽江乡撤并工作顺利完成,甘蔗镇“镇改街”工作已得到市政府批复同意,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全面加快国有企业改制,2005年完成东亚鼓风机有限公司等11家国有企业改制,有序转让余盛批发市场等4家改制企业的资产,对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全部妥善安置。制定《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积极帮助企业办理“两权证”,筹资成立闽侯县金豪贷款担保公司,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扎实抓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完成林改村283个,林改面积73.3万亩,占全部任务的96.6%。大力开展招商活动,成功举办海交会闽侯专场招商会,组团参加“9·8”投洽会,引进了海越斯伏尔专用车、台亚汽配增资等一批重大项目。全年共新批(含增资)外资项目47项,项目签约成果超过上年水平。积极组织参加春秋两届广交会和各种展销会,两届广交会共签约(订单)1.8亿美元。同时,做好侨台工作,一年来共接受海外华侨、港澳同胞捐赠1130万元,兴办公益事业20项,我县23位华侨、港澳同胞被省政府授予“捐赠兴办公益事业突出贡献奖”。
社会各项事业继续协调发展。突出科技创新,大力实施科技项目,闽侯县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建设等4个项目获省科技厅立项扶持,鳢科鱼类生物技术育种与养殖研究项目获省科学技术奖。加大教育投入,抓好危房改造、一中新校区、中小学信息技术工程等项目建设,整合教育资源,实施“双高普九”工程,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注重文艺精品创作,闽剧《红豆缘》获中国戏曲学会奖。完善通讯设施建设,推进广电“飞毛腿”工程,有效扩增山区电视频道。重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强公共卫生安全检查,全面落实各项防治措施,有效防控了禽流感、霍乱等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通过了省级卫生县城复查。高度重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出台了《关于建立和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推动机制的若干规定》,得到省市肯定并推广,继续保持全省计生一类先进县水平。认真落实县长环保目标责任制,加大污染治理力度,保持饮用水稳定达标,完成青口青林养猪场搬迁工作。加大资源保护力度,加强土地资源和闽江砂石等矿产资源管理。
社会更趋和谐稳定。加强农民减负工作,全年共减轻农民负担530万元。深入开展扶贫济困行动,扶助243户贫困户发展生产,每户补助1000元。继续实施造福工程,搬迁1247人。认真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转移1万多人。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6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73人。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低保范围,全县全年纳入低保对象13582人,年发放保障金673.95万元,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同时,扎实推进“平安闽侯”建设,集中力量开展“严打”、化解矛盾纠纷、基础防范重点整治“三大战役”。切实抓好信访工作,依法依规处置信访问题。治理乱滥建寺观教堂、露天宗教造像和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及打击非法宗教、邪教工作取得成效。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扎实推进“食品放心工程”建设。成立县诚信促进会,积极推进诚信建设。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形势不断好转。重视和加强气象、人防、防震减灾、地质灾害监测等工作,建成了国家“十五”项目旗山地震监测站和闽侯强震动观测站,实施地灾点群众搬迁工作,在全县各乡镇建成并开通人防语音提示系统。扎实抓好防灾抗灾工作,把受灾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龙王”台风灾后重建工作顺利推进,供电、供水、通讯迅速全面恢复,倒房户按预定要求搬进新居。特别要指出的是,广大干部群众和人民子弟兵在防灾救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军民鱼水之情进一步增强;海内外乡亲、社会各界、全县干部职工踊跃捐款250多万元;涌现出陈文光等先进人物,得到中央领导关注,并在《人民日报》等各大媒体上报道宣传。
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认真组织政府系统各单位和广大干部职工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县人民政府对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逐条分析梳理,带头整改。制定实施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的意见,强化机关效能建设,深入开展纠风工作,政府运作效率、服务质量有所提高,机关作风进一步改进。顺利完成经济普查工作,为制定“十一五”规划打下坚实基础。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县,顺利通过“四五”普法验收。强化党风廉政建设,着力推行“四项制度”,拓展“阳光工程”建设领域,强化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等各项监督,审计、监察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不断加强基层政权和群众自治组织建设,进一步实行政务、村务、校务、院务、厂务公开,扩大基层民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政治权利。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及时报告工作、通报情况,全部办结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的联系,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和各人民团体桥梁纽带作用,虚心听取各界人士的建议意见。
与此同时,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物价、保密、档案、方志、机关后勤、老龄、残疾人、关心下一代等政府其他工作也取得新成效。
“十五”期间主要工作回顾
各位代表,“十五”期间我县通过实施“工业强县、农业稳县、商贸富县、科教兴县、依法治县”以及“融入大福州、打造百强县”、“加快融入步伐,建设福州新区”等战略,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十五”期间,我们经受了各种灾害和困难的考验,财政、实际利用外资、出口、固投等较好地完成了“十五”目标任务,尽管其他一些指标由于国际环境、市场等因素影响,没有完成“十五”预期目标,但总体来看,这五年是我县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项目建设最多、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大的五年,实现了新世纪的良好开端。
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十五”时期,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7%,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6.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6.6%,继续保持全省经济实力十强县和全省经济发展十佳县,并在2004年首次进入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县,列第77位。同时,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趋向和谐稳定。“十五”时期,我县荣获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省计生工作一类先进县、省级双拥模范县、省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省级残疾人事业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三次产业比例更趋合理,由2000年的19 ∶55.6 ∶25.4调整为15.4 ∶58.8 ∶25.8。工业主导作用进一步凸显,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第三产业活力日益显现,汽车、工艺、建材、轻纺、食品、旅游、房地产、商贸物流、特色农业等产业优势不断增强。规模以上企业由2000年的106家发展到206家,其中产值亿元以上企业22家,2005年规模工业产值是2000年的2.3倍,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73.2%。东南公司五年累计生产汽车28.2万辆,实现产值325.8亿元;工艺品厂家达472家,从业人员达8.3万人。农业六大产业快速发展,占农业总产值的86%。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达57%。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5‰以内,可持续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发展后劲切实增强。“十五”时期全县累计完成重点建设项目投资95.65亿元,投产148项,其中生产性项目投产96项,新增产值31.6亿元,经济社会发展的产业支撑力、项目支撑力进一步增强。青口投资区规划面积扩展到33平方公里,五年累计引进企业180多家,其中东南汽车及其配套厂150家。大学新区累计完成征地(含市属两所院校)1.088万亩,建成安置房23万平方米。东南汽车二期、六和机械、烟草仓储、惠好医药等一批大项目相继投产,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闽侯大桥、县医院、白沙新城、县城水厂、上街污水处理厂、京福高速公路闽侯段、城关新防洪堤、龙祥岛防洪堤、城关及白沙排涝站等基础设施项目如期建成,完成农村公路建设450.71公里,农村电网工程投资2.28亿元,新增供电能力13.3万千伏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发展活力继续激发。国有企业改革、农村税费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等不断向纵深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十五”时期共完成国有、集体企业改制25家,对解除劳动关系的3291名职工给予经济补偿等安置,实现了国有、集体资产的有序退出。县直机关和乡镇事业单位改革顺利进行,县乡两级行政编制精减23.8%。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五年共取消行政审批、审核事项211项,占总项目数的47%。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全面提升,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五年累计合同外资6.9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5亿美元,分别占改革开放27年来引进外资总量的52.4%和76.3%。侨台工作进一步加强,五年共接受海外华侨、港澳同胞捐赠5730万元,兴办公益事业125项。
发展成果更加惠民。广大人民群众更加充分地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实现了由温饱向创业型的转变。城乡人民收入稳步提高,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5%;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47.4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22.9亿元。城乡一体就业再就业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城乡低保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扶贫帮困活动深入开展,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全面落实,累计减负10279万元。坚持每年实施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解决了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一批热点问题。
各位代表,“十五”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全县上下初步形成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发展态势。这是省市委、省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县上下同心协力、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和岗位上辛勤工作的全县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与有效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向为闽侯改革发展稳定作出积极贡献的省市直部门、驻地部队、武警官兵、公安政法干警,向关心支持闽侯建设发展的海内外乡亲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产业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企业防范市场风险的能力还比较弱,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第三产业发展偏慢;一些重点项目和办实事项目建设进度还不够理想,征地拆迁、用地报批、融资等工作还要进一步加强;区域发展还不够平衡,困扰山区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依然存在,部分群众的生活仍然比较困难;城市化步伐还不够快,“三城”规划、建设和管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卫生环境不尽如人意,城乡居民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综合防灾减灾和防范事故能力还不够强,安全生产工作还要进一步加强;政府职能转变还有许多工作必须强化,投资软环境亟待进一步改善。针对上述问题,县人民政府将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人大、政协监督与支持下,制定明确的工作目标,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扎扎实实地加以改进。
“十一五”时期的奋斗目标与主要任务
各位代表,根据县委十届五次全会通过的《中共闽侯县委关于制定闽侯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县人民政府进一步集中全县上下智慧,广泛征求听取意见,编制形成了《闽侯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议。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期间的努力,我县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发展潜力进一步显现。这些都为“十一五”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根据《闽侯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十一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围绕比全国提前6-7年、比全省提前2-3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体奋斗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力争2010年末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工业总产值比2005年末翻一番,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取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性进展。经过努力,尽快把闽侯建成经济繁荣、科教发达、设施完善、人居和谐的福州新区。
为实现上述奋斗目标,县政府将突出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全面落实新农村建设要求,着力构建海峡西岸重要的高优绿色产业带。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方针。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加强村镇规划建设,加大对农村特别是山区基础设施、防灾减灾和社会事业投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依托海峡两岸(福州)农业合作园区闽侯示范区,构筑南部高优农业带、闽江两岸绿色产业带和山区高山林果茶叶产业带,形成海峡西岸重要的高优绿色产业带。加强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建设,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到201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27亿元,年均增长2.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000元,年均增长8.5%,形成稳定发展的农业农村新格局。
(二)继续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着力构建海峡西岸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坚定不移地突出发展工业,把工业化作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城市化的主要支撑力、推动力,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以青口汽车工业园区、上街高科技工业园区、福州科技园区闽侯科技园、铁岭工业集中区为重点,加大工业园区建设力度,带动各乡镇工业集中区发展壮大。认真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大制造业投资力度,进一步壮大支柱产业集群,提升传统特色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到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40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0%以上。争取汽车产业年产值250亿元,工艺品年产值80亿元。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三)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着力构建海峡西岸第三产业繁荣区。大力完善现代化物流体系,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营销业态和中介组织,提升传统商贸业水平,形成甘洪路沿线、上街大学新区周边、青口汽车城周边三大物流集中区。强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创建特色旅游品牌和线路。以沿江房地产开发建设为龙头,形成高尚住宅、公寓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等多种形式的房地产业态,切实改善人民群众居住条件。争取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7.9%以上,到201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9.6%,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6亿元。
(四)加快城市化进程,着力构建海峡西岸现代城镇集群。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产业支撑、统筹协调、以人为本、机制创新”的原则,加快建设福州新区步伐,以现有的东南汽车城为基础,尽快构建包括青口、祥谦、尚干等乡镇在内的青口汽车生态工业园区整体发展格局,形成海峡西岸新兴的汽车工业城。以上街大学新区为依托,辐射南屿、南通,带动竹岐、鸿尾等乡镇创建环大学新区经济繁荣带,形成海峡西岸新兴的科教区。县城以建设现代滨江生态型新城为目标,着力扩大县城建成区面积,把县城做大做强做美。以“三城”带动全县,积极培育发展中小城镇,到2010年,全县城镇化率达50%。
(五)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构建海峡西岸充满活力的投资软环境。落实各项改革措施,大胆破解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促进各类生产要素集聚。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发挥侨台优势,促进招商引资。落实和完善外贸进出口扶持政策,保持外贸出口稳定增长。“十一五”期间,力争引进三资企业200家,投资总额7亿美元,合同外资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5亿美元。加强内联工作,促进内资经济快速发展,加快发展与提升民营经济,大力实施“回归工程”,积极吸引闽侯籍企业家回乡投资兴业。
(六)坚持统筹协调,着力构建具有海峡西岸特色的“和谐闽侯”。加快推进科技进步,建设创新型社会,有效增强人才和智力支撑,发挥大学新区和软件园等高科技基地的作用,积极打造闽侯“人才高地”。坚持教育优先,加强基础教育、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争取高中阶段普及率达85%以上。加强民间民俗文化保护,促进文艺精品创作,支持群众性文体活动,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和身体素质。完善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应急预警、动物防疫、疾病控制、医疗救治、妇幼保健和卫生监督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能力。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新型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创建“平安闽侯”活动,强化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抓好安全生产,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认真落实人口、资源、环境三大国策,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7‰以内,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达到上级要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8%以上,大气质量优于二级,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可持续发展。
2006年的主要预期目标和重点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能否在2006年开好局、起好步,直接关系我县“十一五”发展目标任务的完成。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在福建视察的讲话精神,按照省市关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的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三城”为依托,以新农村建设为着力点,以工业化为主攻方向,以项目带动为抓手,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为落脚点,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切实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全力构建和谐闽侯,为加快建设福州新区、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根据总体要求,初步确定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工业总产值增长19.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4.3%;财政总收入增长18.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4.5%;出口总值(海关口径)增长1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2006年县人民政府将扎扎实实地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着力抓好“三农”工作,努力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开局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环境净化”的要求,抓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在5个行政村进行试点,总结经验,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重点抓好农村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村村通”工程建设,修建乡村水泥路面120公里以上;抓好以病险水库治理为重点的水利建设,并积极配合省市抓好上街、青口等防洪排涝设施建设,加强气象、防震、防灾等预警预报工作,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大农村面源污染整治力度,着力解决农村饮水、排水以及生产生活垃圾处理等问题。加大财政、金融、科技的支农力度,并适当向山区乡村倾斜。县财政计划拨出不少于800万元扶持资金,重点用于改善山区交通、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
着力发展特色农业。在稳定粮食总产水平的基础上,着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继续发展六大农业特色产业。今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35万亩,其中山区反季节蔬菜种植面积10万亩,花卉种植面积8000亩。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雪峰茶叶、大春食用菌、光华畜牧养殖等农业产业化基地不断发展壮大。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大对大世界橄榄、振园实业、富水食品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强对台农业合作,着力引进台湾高优农业品种。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和质量监测管理体系,打响闽侯农产品品牌,促进农产品与仓储超市对接。经过努力,逐步实现数量农业向质量农业发展、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积极促进农民增收。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确保减轻农民负担不反弹。挖掘农业内部潜力,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支持发展农产品专业合作组织和协会,提高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合理开发山区林木、水利等资源,发展山区经济。加强农业科技和农民就业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农民的科普知识和劳动技能。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今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7000人以上。抓好扶贫开发,继续开展对243户农村有劳动能力低保对象重点帮扶工作,实施县级“造福工程”搬迁700人。大力治理农副产品销售秩序,打击欺行霸市行为,维护广大农民利益。
(二)千方百计加速工业化进程,促进经济扩量提质
加快工业载体建设步伐。突出优势,合理布局,扩大规模,加快建设各级各类工业集中区。重点抓好青口、上街、荆溪等工业园区建设,在青口工业园区尽快形成以整车生产为主业,各配套厂门类齐全的现代汽车产业城;上街工业园区依托高校人才和科技优势,辐射南屿、南通等周边乡镇,发展电子、信息、动漫等高科技产业;尽快整合荆溪铁路以北6000多亩的土地,建设福州科技园区闽侯科技园和铁岭工业集中区,今年力争启动一期2000亩园区的建设,主动承接福州软件园的辐射和市区工业企业的外移。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加大高科技、无污染、大规模、有效益的项目扶持力度。依托工业园区搭建招商引资的平台,以重点工业园区带动工艺、建材、食品、纺织等各具特色的工业集中区发展壮大。
大力培育产业集群。围绕产业链抓项目,以项目壮大产业集群。进一步落实责任,强化服务,推进项目带动战略,争取全县规模以上企业新增24家,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达到25家。着力做大做强汽车、工艺、建材、食品、纺织等优势产业,重点跟踪戴克、侨润等汽车新项目,抓好海越斯伏尔、东南24家配套厂、台亚汽配增资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做大汽车产业,争取经过几年努力,把青口办成全国性汽车标准件生产基地。今年东南汽车产量争取达7万辆以上,汽车行业产值达90亿元以上(其中配套厂产值35亿元)。继续帮助闽兴、华源等工艺品龙头企业加速发展,大力推进云飞、富盛、金蔷薇等工艺品企业新厂区建设,争取传统工艺产值达46亿元。支持建华管桩、三和管桩、福州粉磨站扩大生产,争取建筑建材产值达23亿元。进一步抓好食品园建设,促进福州百事可乐公司扩产,壮大食品产业,争取产值达18亿元。大力引进和扶持民营中小纺织企业,促其尽快上规模、上档次,争取纺织业产值达22亿元。同时,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力争晶圆芯片、神蜂科技等项目尽快落地。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强化对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工作,提高科技含量,引导企业争创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积极推动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共建产学研经济实体及面向全行业的技术开发基地,推动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加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力度,鼓励东南汽车和闽兴工艺公司建立省级以上研发中心,争取更多的外向型和科技型企业研发中心落户我县,推动自主开发和引进吸收再创新。充分利用“6.18”平台,加强项目宣传和对接,力争引进一批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大、符合环保要求、有发展潜力的项目。
(三)发挥区位优势,着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利用我县交通和区位优势,继续抓好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促进惠好医药、烟草仓储进一步发展壮大,推动永辉仓储、福州粮食批发交易市场尽早开业。通过招商引资,激活青口汽配市场、雪峰农产品交易服务中心。同时,根据我县产业特色,因地制宜,积极办好工艺、根雕、果蔬、食用菌等专业实用型交易市场。围绕“三城”发展大型商贸超市,做好青口博雅商业广场、上街商业街招商工作,加快县城首邑商业步行街及地下超市建设,在此基础上,加大各类大卖场、跨国连锁经营店的引进力度,尽快形成环市区周边商贸物流繁荣带。积极实施“万村千乡”试点工程,加强农村市场建设,适度集中规划建设乡镇一级实用型农贸市场,多方位繁荣商贸物流业。
加快发展特色旅游业。进一步完善全县旅游景点和线路的规划,以点带面、连点成线,形成特色的旅游网络。以昙石山、十八重溪、旗山、雪峰寺等为重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强化安全管理,挖掘旅游景点文化内涵、提升旅游文化品位,形成各具特色又相辅相成的景区、景点。加大宣传推介,加强线路整合,打造祥谦陵园红色旅游品牌,推进农业观光旅游,完善南部十八重溪、旗山为代表的绿色休闲和北部昙石山、雪峰寺为代表的人文考古两条旅游线路建设,尽快形成省会城市周边最活跃的旅游休闲基地。通过政府引导,实行多渠道招商的办法,盘活旅游资源。推出根雕、角梳、茶叶、橄榄等特色旅游纪念品,发展娱乐业及观赏花种植、观赏鱼养殖等配套产业,进一步延伸旅游产业链。
加快发展房地产业。加强规划引导,提高城区品位,力促房地产业发展,力争年内开发竣工面积达15万平方米。充分利用我县闽江两岸靠城面江、依山傍水的优势,以城关、大学新区、汽车城为重点,用活用好政策,做好土地文章,加快土地开发和利用,提高土地综合效应。加快绿洲三期、友顺嘉祥及上街新区高尚房地产建设,吸引城区居民购买假日休闲住房和二次置业。加快县城新区的古民居、歌剧院及“三城”的商务旅游特色酒店等建设,加强吃、购、玩等服务设施配套,增强区位吸引力,增加城区人流量,促进城区繁荣。同时,盘活闲置土地,对长期未开发的闲置土地,进行二次招商。加快安置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有效缓解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形成高、中、低档结构合理的房地产发展格局,不断优化人居环境。
(四)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强化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扎实推进国有资产监管运营体制、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教育体制、医疗卫生体制、水管体制、小型水利设施产权、水价制度等一系列改革,完成国有工业企业改革任务,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盘活国有闲置资产,充分利用土地、厂房、砂石矿产等资源,多渠道筹措资金,包括引导更多民间资金投向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等市政建设及社会事业等领域。着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积极发挥县金豪贷款担保公司作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担保难问题。
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依托海交会闽侯专场招商会、6.18项交会、9.8投洽会等招商引资平台,继续围绕产业链招商,大力引进、对接一批重大项目,争取每个乡镇都有几个上千万元的项目推出和引进。做好项目跟踪服务工作,推动签约项目升级转化,提高项目的履约率、到资率和开工率。充分利用重点侨情普查工作成果,开展各种联谊活动,发动全县方方面面力量,着重做好二、三代华侨的沟通联谊工作,大力引进侨台资兴办企业和社会公益事业。以“五缘”促“六求”,做好对台工作,通过筹办昙石山文化研讨会,提升闽侯的知名度,扩大影响力。大力抓好外贸出口,帮助企业申报自营进出口权,扶持壮大民营外贸企业出口群体,培育重点出口企业和商品。鼓励企业走出去,增加市场份额,拓展发展空间。同时,做好内联工作,引进更多的内资项目,多方位提升对内对外开发水平。
(五)以建设福州新区为目标,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
坚持高起点规划,尽快形成“三城”带动格局。抓紧新一轮城乡规划和各个专项详细规划及重点地段修建性规划的编制工作,围绕“三城”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县城着力发挥昙石山文化品牌效应,提升品位,加快新区建设步伐并积极向周边乡镇扩容,扩大县城建成区面积,强化县城作为全县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汽车城以戴克等重点项目为抓手,坚持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抓好市政设施建设,努力形成福州最具活力的工业城区。上街大学新区以高校为依托,加快交地工作,促进校区建设,围绕高校和学生发展第三产业,尽快形成科教发达、商贸繁荣的新城区。以“三城”带山区促全县,规划建设好乡镇所在地,形成各具特色的城镇集群。
坚持高质量建设,努力完善城市承载功能。加快路网建设,配合做好福州绕城高速公路、福厦铁路、浦上大桥、湾边大桥建设,抓好县城新区“三横九纵”道路、连接市区的江滨休闲观光大道、拓展工业腹地的铁路道口“平改立”以及青口东南大道、上街校际路等建设,构建便捷的交通网络,把我县与福州中心城区更紧密地联结、融合在一起。加快市政项目建设,抓好“三城”污水厂建设,完成县城垃圾处理厂、青口垃圾焚烧站建设,落实县城内河冲污、青口溪流内河整治、上街乌龙江大道雨污排放系统建设等工作,不断完善市政功能。加快千家山、上街青洲两个110KV、鸿尾35KV输变电工程建设,配合做好东台500KV、塔前、峡南220KV等省市级电力电网建设,加大能源保障力度。加快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在“三城”动建星级宾馆,年内着力抓好县政府项目洽谈中心、县电影院改建、青口凯景大酒店建设,形成配套齐全、功能完善、各具特色的城区。
坚持高效能管理,创建整洁有序的市容市貌。按照“以块为主、条条为辅、上下联动”的原则,通过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效能告诫等机制,切实加大市容市貌整治管理力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强化“三城”通市区的主干道和县通乡主干道的周边环境整治,着力解决“脏乱差”、占道摆摊、违章建筑等问题,大力实施“亮绿工程”,美化城区环境,树立“八闽首邑”形象。强化社区管理,完善社区服务,加强城管执法队伍建设,积极推进城镇管理工作创新,进一步完善城镇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宣传引导,促进广大乡村农民向城市居民转型,进一步增强全体民众环卫意识,提高整体素质,形成争当保洁爱美文明市民的良好氛围。
(六)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优先发展教育。认真实施“双高普九”工程,在进一步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基础上,今年,除城关地区外,全部免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杂费。做好一中搬迁,实验中学、实验小学扩征工作,创建一批省市示范中小学校,加大学校危房改造力度,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重视科技工作。认真落实《闽侯县科学技术奖励规定》,加强科普工作,扎实推进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建设。繁荣文体事业。做好《红豆缘》申报“五个一工程”奖工作,编辑出版《1949—2005年闽侯书画作品集》,打造文化精品,加强文化市场监管,整顿和规范网吧、音像等市场。加强群众性体育工作,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完善通讯设施。加快广电中心机房前端建设,创建“茉莉花”广播电台;加快电信、移动基站和信息平台建设,让高科技惠及广大群众。注重卫生防疫工作。加大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力度,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快卫生基础设施和基层网络建设,完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楼、上街、南屿卫生院综合楼建设,着力提高卫生防疫基础设施和服务管理水平,努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落实三大国策。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各项管理和服务措施,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积极创建全省优质服务先进县,加大环保整治和国土资源保护力度,强化闽江砂石管理,促进可持续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各种群众性的创建活动,争创省级文明县城。完善保障制度。积极探索实行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五险统征”,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逐步解决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构建“平安闽侯”。加大“三大战役”的组织实施力度,加快推进路面技防设施建设,强化重点地区的综合整治,创建无毒害社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打击非法宗教和邪教活动,巩固治理“乱滥建”工作成果,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做好信访工作。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依法迅速稳妥地处理群众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认真吸取教训,防患未然,强化水陆交通、危险化学品、民爆物品、人员聚集场所等十二项专项整治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消费市场监管。深化“诚信闽侯”创建活动,加强价格管理监督,加大整规和“餐桌污染”治理力度,强化对食品、药品等市场监管,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同时,注重国防动员、双拥支前、人防、统计、方志、档案、老龄、妇女儿童、关心下一代及慈善和残疾人事业发展。
全面建设开拓创新、廉洁高效的为民政府
各位代表,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要求任重道远,推动闽侯发展的新一轮创业、实现新一轮跨越,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将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更好地为闽侯经济社会的发展、为闽侯人民尽职尽责。
与时俱进,推进创新型政府建设。大力倡导终身学习、全员学习,组织政府工作人员认真学习新理论、新知识,以改革的思路、发展的眼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攻坚克难的能力以及应对复杂形势、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进一步调动方方面面推进发展的创造力、凝聚力,政府工作人员要自我加压,勇担重任,敢于创新,敢于负责。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政策体系和社会舆论氛围。
牢记宗旨,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牢固树立政府所有部门都是服务部门、所有工作人员都是服务员的观念,以服务为己任,积极主动去服务、去运作、去落实,从服务中体现价值、发挥作用。牢固树立“两个务必”,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说到做到、说好做好,承诺有度、承诺有效,努力建设诚信政府。正确对待和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以人民的呼声和意愿作为第一信号,多干群众急需的事,多干群众受益的事,不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保证人民群众充分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提高效能,推进务实型政府建设。坚持少说多做、少务虚多务实,深入调查摸实情,研究对策拿实招,立足岗位干实事,按照“规范、统一、效能、透明”的要求,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深化行政审批、行政管理体制等改革,大力精简会议和文件,坚决杜绝文山会海、迎来送往,把时间和精力主要用在工作上,雷厉风行抓落实,只争朝夕快落实,务求实效真落实。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完善督查工作机制,每一项工作、每一个项目都要订立责任制,把互相推诿、扯皮、拖拉现象减少到最低限度,进一步增强“在其位谋其职”的强烈责任意识,并全身心地推动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依法行政,推进法治型政府建设。认真贯彻执行《公务员法》,按照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要求,切实加强政府法制建设,依法行政,规范执法。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要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自觉接受县委的领导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严格执行县人大各项决定和决议。积极支持县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民团体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的议案、提案和意见、建议,提高依法行政、民主决策的能力和水平。
遵纪守法,推进廉洁型政府建设。强化党风廉政责任制建设,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从源头上构筑反腐倡廉的防线。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加大对大要案的查处力度。扎实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政风工作, 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进一步加强财政、审计等的监督,全面推行“阳光工程”,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推行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等制度,防止以权谋私等不正之风的滋生。政府所有工作人员都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争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勤政廉洁的表率,真正树立起推动工作的形象、对人民负责的形象、公正廉洁的形象。
各位代表,“十一五”发展蓝图已经绘就,今年的工作目标也已明确。宏伟事业激励着我们,各项工作等待着我们,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扎实地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广大干部群众,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为闽侯新一轮创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